第89章 考核奖励,年末休假(2/2)
“还需向江师兄学习啊。“
周衍心中暗道。
年末小考结束后。
为迎接新年,道馆放假七天。
在道馆修行一年的学子们,纷纷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
周衍也不例外。
他向留守道馆的两位教諭辞別后,便和王泰师兄一起登上了离岛的船。
船靠岸后。
周衍和王泰进了县城。
王泰家里世代务农,父母健在,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和妹妹。
他拉著周衍,跑了十几家店铺,买了许多礼物。
什么贵就买什么。
见状,周衍笑道:“师兄,你平日里省吃俭用,这个时候倒是钱如流水。
“一年也就这一次。“
王泰道:“家里除了我之外,都是凡人,寿元不到百年,趁父母还在,能尽孝就多多尽孝吧。“
“师兄说的是。”
周衍点点头。
採购完毕后,王泰又去车马行,租了一匹马。
“师弟,来日相见。”
“师兄一路保重。”
周衍目送著王泰骑马离去。
王泰师兄的家乡,位於县城最西边的万和镇,路程超过八百里。
相较而言。
他的家乡河口镇,位於县城东边,距离不过百余里。
回家一趟可要方便多了。
周衍送別了王泰后,径直来到县衙,分別拜会了杨先生,以及县尊閆如松。
本来。
他还打算拜会一下那位常捕头。
常捕头性情豪爽,对他很是照顾,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结果。
他从杨先生的口中得知,常捕头在上次的大战中,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前来参战的镇魔军给看上了。
早在一个多月前,常捕头就隨同镇魔军,一起离开了金湖县。
这是常捕头的机缘。
一旦常捕头能够通过考验,加入镇魔军,就有机会获得朝廷的破格封赏,成为一名军功修土。
在大景朝,武人晋升为修土,有两种途径。
最常见的方式,便是参加各郡每年举办的秋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另一种方式,则是靠军功博取。
相比於参加秋考,靠军功晋升修士,更加艰难,也更为凶险,一不小心就会身死道消。
常捕头选择走这条路,周衍只能表示祝福。
拜会完了杨先生和閆县尊后。
周衍在县城也大肆採购了一番,隨后便带著大包小包的礼物,踏上了回家的路。
噠噠噠。
骑上何教諭送的画中驪马,不到一个时辰,周衍便回了周家村。
两三个月不见。
原本破破烂烂的小渔村,已是焕然一新。
进村的道路,铺上了青石板,再也不会一下雨就成烂泥路了。
而村里的那些茅草屋,也有一半换成了崭新的砖瓦房。
周衍还看到了不少陌生的面孔。
村里的人气,比之以前,明显旺多了。
回到家。
周衍赫然发现,自家也盖了一栋砖瓦房。
外墙是青灰色的砖块,看上去就坚固厚实,屋顶是宛如鱼鳞的瓦片,片片整齐,色泽鲜亮—————·
周衍站在大门外,正有些发愣时。
一道瘦猴般的身影,从里面窜了出来,见到周衍后,立刻惊喜的大喊道:“二哥回来了,二哥回来了。”
“狗蛋。”
望著熟悉的身影,周衍不由一笑。
不一会儿。
周三水,周潯还有牛氏,纷纷跑了出来,看到周衍回来,全部喜笑顏开。
“爹,大哥,大嫂。”
周衍好奇的道:“家里什么时候盖的房子?”
“前几天刚盖好的—”
周潯笑呵呵的道。
他身体挺直,举止之间更显从容自信。
一场大战过后,他不仅脱离了贱籍,整个人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周衍看在眼中,为大哥的蜕变感到高兴。
通过交谈后。
他从大哥的嘴中得知,两个月前的那场大战,村里一大半的青壮渔民,都跑去参战了。
大哥跟隨里长卢阳作战一个月,协助击杀了三头妖魔,不仅以此摆脱了贱籍,还拿到了六十多两银子的搞赏。
村里其他参战的青壮,死了三人,官府给了一笔丰厚的抚恤。
活下来的人,也拿到了不菲的赏赐。
大战结束后。
村里大兴土木,盖了房子,修了路。
不仅如此,村里的不少光棍都娶了媳妇,还有许多人搬到了周家村,让村里的人口,直接暴涨了一倍。
对此,最高兴的莫过於村正周有顺了。
“周公子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村正周有顺闻讯而来,一见到周衍,一张老脸都笑开了。
当天晚上。
里长卢阳得知周衍回来后,立刻骑马来访。
“周公子。”
卢阳虽然帮了周家大忙,但他丝毫不敢居功自傲,反而在周衍的面前,表现的十分谦卑。
“卢里长,请。”
周衍將他迎进屋內,用徐师姐送他的那包灵茶,亲自招待了他。
茶叶一泡,顿时满屋飘香。
卢阳受宠若惊。
他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二次喝到灵茶。
上次喝到灵茶,还是三十几年前,在一场结丹大宴上蹭到的-—-“·
两人一边品茶,一边閒聊。
卢阳说起自己的近况。
就在不久前,他收到县衙的任命,委任他为河口镇的乡长。
而原先的乡长林百川,由於畏惧妖魔,作战不力,已经被免去了乡长之位。
“恭喜卢里长高升。”
“喉。”
卢阳却是面带忧愁的嘆了口气。
“周公子有所不知,县衙的这个任命,明面上是高升,可实际上-—--—-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哦?”
周衍略一思索后,道:“你是担心林百川的报復?”
“正是。”
卢阳点头道:“林百川是林家的族长,而林家在河口镇的势力,几乎是一手遮天。
周公子想必也清楚。
我若是走马上任,只怕是引火上身,可若是不上任,又是违命不遵———“
说到这里,他眼巴巴的看著周衍。
犹豫半响后,咬牙道:“周公子,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