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军火(1/2)
第237章 军火
因拉玛一世为混血儿,暹罗宫廷中不乏华人妃嬪,这使得整个暹罗社会对华人的排斥心理並不强烈。
如此一来,华商们乐於前来暹罗经商,那些在別处遭受排斥的华人,也纷纷选择到暹罗定居,並逐渐被同化。
华人带来了诸如先进的农耕技术、精湛的手工技艺以及丰富的商业资源等,这些为暹罗原本凋嫩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促使其逐渐走向繁荣。
至如今,曼谷王朝经济繁荣,算是其封建时代的巔峰。
“遇罗如今大概有多少华人?”徐煒问道。
“纯粹的华人数量不算多,大约几十万。但那些已融入暹罗社会,不再说汉话、摒弃汉姓的华人后裔,总数已超百万。”
吴绸思索片刻,面露鄙夷之色:“许多人忘祖背宗,以暹罗人自居,实在不配华人的称谓。”
徐煒听闻,不禁长嘆一声,对此也只能作罢。
世人皆道汉人的同化能力强盛,然而这是在宗族体系与儒家思想的共同维繫下,且依託於庞大而强大的母国才得以实现。
回顾魏晋南北朝、元朝时期,汉人胡化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在南洋地区,零散的华人家庭缺乏宗族的庇护与支撑,根本无力抗拒被同化的命运,毕竟异类在当地是难以生存的。
但吴氏王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其不仅有宗族力量凝聚,族人相互扶持,还建立起了一个半独立的王国,甚至设有太庙,传承著华人的文化与传统。
“不过,若要让他们重新汉化,倒也並非难事。”
徐煒心中暗自思量看此事的另一面。
凡事皆有利弊,暹罗眾多华人的涌入,尤其是郑信曾在暹罗称王的这段歷史,无疑为徐煒日后入主遥罗创造了有利条件。
毕竟有了先例,人们对此便更容易接受。庞大的华人群体,也將成为他统治暹罗的坚实基础。
聊罢暹罗的华人情况,徐煒与吴绸的话题转到了吴绸此次前来魏国的目的。
“我想买枪、买炮!”吴绸神色忧虑,嘆息道:
“英国人在马来半岛的势力不断扩张,与荷兰人相比,他们更加难缠,实力也更为强大。我料想,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强迫我国开海通商,甚至可能侵占我国领土。”
徐煒对他的猜测深表认同,“贵国地处新加坡之上,而新加坡乃是英人在南洋的重要节点与港口。
无论是出於补给需求,还是战略布局考虑,贵国皆在他们的目標之中。”
马来半岛近一半的土地为吴氏王国所有,儘管土地相对贫瘠,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稍有远见之人,都会对其心生图谋。
吴绸听闻,唯有苦笑以对。他自己便是这样一个有远见的人,英国人的存在,如在喉,实在让人难以心安。
至於暹罗?畏洋如虎,根本指望不上。
“这是米涅枪,內部设有膛线,有效射程可达百米左右,尤其適合在雨林这种难以排列阵型的地带作战。”
徐煒引领吴绸来到別墅区的武库,指著保养精良的枪械介绍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