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814工程(2/2)
在这片繁忙景象的中心,一栋被严密警卫的三层小楼內,传出阵阵激烈討论声。
“各位,今天我们要討论'鯤鹏'计划的核心问题——动力系统。“李铭站在会议室前方,环视著在座的几十位专家和高级官员。
这是“鯤鹏“建设指挥部的首次全体会议,与会者包括海军代表、核工业专家、造船工程师以及专门从京城赶来的几位部委领导。
李铭按动开关,幻灯机投射出一张复杂的设计图纸,那是一种看起来异常紧凑的核反应堆截面图。
“这就是'鯤鹏'的心臟——hsr-1型舰载压水反应堆。“李铭的声音中带著无法掩饰的自豪,“它不是简单地把陆上核电站的反应堆搬到船上,而是经过全面优化的舰载专用设计。“
他用教鞭指向图纸的核心区域,“常规陆基反应堆追求的是绝对稳定和大规模发电,而舰载反应堆面临的挑战完全不同:它必须足够小巧以適应有限空间,却又要提供巨大功率;它必须足够轻量化以不影响平台机动性,却又要保证绝对安全;它必须能在海上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包括高盐雾、顛簸甚至可能的战斗损伤。“
核工业代表孙教授忍不住插话:“李总师,这种小型化程度...按照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保证安全性啊。“
李铭微微一笑,“正因如此,我设计了全新的多重安全冗余系统。“
他切换到下一张图纸,详细展示了反应堆的安全系统设计:被动冷却系统,即使在完全断电情况下也能自动启动;多重物理隔离层,確保放射性物质绝对不会泄漏;特殊的抗衝击结构,能承受高达9级的地震或相当的爆炸衝击波。
“最关键的是这个——“李铭指向反应堆的一个特殊部件,“改良型控制棒系统。在任何异常情况下,控制棒会自动落入堆芯,瞬间停止反应,而不需要任何外部动力或人为干预。“
核工业部门的高级官员张局长皱著眉头,“理论上確实可行,但工程实现难度极大。这种小型化的高功率密度反应堆,材料要求非常苛刻...“
“没错,“李铭点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特种合金钢和新型耐辐射材料。这些材料的研发已经在核电站项目中启动,很快就会有成果。“
他继续切换幻灯片,展示了一组复杂的热力学循环图,“hsr-1的另一个突破是能量转换效率。传统核潜艇的反应堆热效率只有20-25%,而我们的设计通过改良的热交换器和多级蒸汽轮机,可以达到35%以上,比目前世界上任何舰用核反应堆都要高。“
技术专家们开始小声討论,有人惊嘆於设计的先进性,有人则质疑其可行性。
李铭等討论稍微平息,继续道:“动力传输系统採用电传动方案,反应堆產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產生电力,再由大功率电机驱动推进系统。这种设计最大的优势是灵活性和冗余性,即使部分系统损坏,'鯤鹏'依然能保持基本机动能力。“
“那燃料问题呢?“海军代表刘將军提问,“这种反应堆的换料周期如何?“
“好问题。“李铭转向燃料相关的图表,“hsr-1採用高浓缩铀燃料,一次加注可以连续运行3-5年不需换料,相当於航行距离超过50万公里。而且,我们计划建立专门的舰用核燃料生產和后处理体系,確保燃料供应安全可靠。“
隨著討论深入,与会者渐渐被李铭详尽的设计和充分的论证所折服。最令人震惊的不仅是设计本身的先进性,更是李铭对每一个技术细节的掌握程度——从中子通量计算到热交换器材料选择,从控制系统逻辑到紧急处理流程,他对每一个提问都能给出明確、专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