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测试性能(2/2)
“但问题是,“另一位工程师担忧地说,“如果干预太频繁,会消耗卫星宝贵的电力和推进剂资源。“
李铭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不需要用推进剂。我有个想法,可以利用地磁场进行被动修正。“
他快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我们可以调整卫星上的电磁线圈电流,利用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產生微小力矩,进行姿態修正。这样既不消耗推进剂,又能保持长期稳定。“
王工程师盯著图纸,眼睛越来越亮:“这...这太妙了!利用地磁场做被动修正,几乎不消耗能源!但问题是,我们当初设计卫星时並没有专门的姿態修正线圈啊。“
李铭微微一笑:“通信系统的天线线圈可以兼职。我们只需要在不影响通信的时间窗口,用特定频率给线圈通电,就能產生所需的磁场相互作用。“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著李铭,这种灵活变通的思路,完全顛覆了传统的卫星操作理念。
经过周密计算和反覆验证,团队在下一次通信窗口时向卫星发送了修正指令。几小时后,数据显示卫星姿態已经恢復正常,而且比预期稳定得多。
“李总师简直是天才,“年轻工程师们私下討论,“他总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解决方案。“
“哪是什么天才,“李铭耳尖,听到后大笑著摇头,“这不过是变废为宝的老祖宗智慧。我们龙国人最擅长的不就是这个吗?“
隨著卫星稳定运行,科学载荷也全面激活。温度传感器记录了太空中的极端温差,从阳照面的+120c到阴影区的-150c;辐射探测器测量了地球磁场外的高能粒子流;磁力计绘製了近地空间的磁场分布图。这些都是人类首次获得的宝贵数据。
科学院的数据分析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根据磁场数据,我们发现地球磁场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地球物理学家刘教授在一次內部报告会上说,“这对於理解地球內部结构和磁场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辐射数据显示,在南大西洋上空存在一个特殊区域,那里的辐射强度异常高,“另一位科学家补充道,“这对未来载人航天任务的路线规划至关重要。“
李铭听著这些报告,心中既感慨又自豪。在他原本的时间线上,这些发现要晚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出现,而现在,龙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不过,最令人震惊的突破还是在军事应用方面。在卫星发射一周后,军方要求进行一次特殊测试。
“李总师,我们想测试卫星的侦察能力,“军方代表在一次秘密会议上说,“特別是您提到的那种'特殊成像模式'。“
李铭明白他指的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这项技术允许卫星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甚至在夜间,也能拍摄高清晰度的地面图像。
“可以,但有个问题,“李铭解释道,“我们的第一代卫星上装载的是简化版sar系统,解析度有限。不过,通过特殊的数据处理算法,我们可以勉强获得有用的侦察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