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如何送去太空(1/2)
“这是火箭,“李铭指著图形说,“本质上是一种能够自带氧气的发动机,因此可以在无空气的太空中工作。它利用燃料燃烧后產生的高速气流反作用力,推动自身向前运动。“
他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弧线,代表地球表面,然后是一个小圆点沿著一个椭圆轨跡绕著地球运行。
“这是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示意图。卫星一旦被送入合適的高度和速度,就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沿著固定轨道持续运行,就像月亮绕著地球转一样。“
李铭说话的语气非常平静,就像在讲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但这种平静反而给他的讲解增添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说服力。
“卫星,“李铭继续道,“是用火箭送到太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高速绕行的仪器。它能传递信號、侦察地面、观察天气。想像一下,当它飞过敌人的领土上空,我们能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当它观测到即將到来的颱风,我们能提前做好准备;当它中继无线电信號,我们能实现远距离通信......“
李铭一边讲解,一边列举用途,语速平稳自信。尤其是提到军事用途时,他特意放慢了语速,果然看到军方代表们坐直了身体,眼中闪烁著兴趣的光芒。
“最关键的是,“李铭加重语气,“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火箭的基本原理在二战期间就已经被广泛应用,北极熊国和白头鹰国都在积极研发。而我设计的方案,採用了適合我国当前工业水平的技术路线,完全可以在三年內实现突破!“
会场內出奇地安静,所有人都被李铭的自信和详尽的解释震住了。即使是最初嗤之以鼻的人,此刻也不由自主地认真听了起来。
“李铭同志,“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结结巴巴地问,“你说...把铁块送上天,还能自己绕著地球飞?“
“是的,“李铭点点头,“关键在於初始速度和高度。当速度达到一定值,物体就会进入轨道,持续绕地球运行。“
另一位工程师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成“o“型:“没有动力,它怎么不掉下来?“
这个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大家都点头表示不解。
李铭微微一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图,解释道:“想像一下,如果你水平方向扔出一块石头,它会在一定距离后落地,对吧?“
眾人点头。
“如果你的力气更大,石头飞得更远,然后落地。但如果你的力气大到一定程度,石头的水平速度足够快,同时你站在足够高的地方,理论上石头的落点会因为地球表面的曲率而'永远追不上'地面,这就形成了绕地球的轨道。“
李铭的解释简单而形象,让在场许多人恍然大悟。但也有人依然满脸怀疑。
一位高层领导直接站起身,走到黑板前,反覆查看李铭画的图:“李铭同志,你確定这不是科幻小说?我读过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里面描述的情景和你说的很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