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萨长政变(1/2)
第131章 萨长政变
“大久保利通死了?”
关赫晓了一下,心头有些意外,將麻美引到椅子上坐下。
一旁的高杉葵子则倒了杯茶水递给她。
麻美伸手接过,仰头饮下,擦了擦嘴角,“我亲眼確认了他的遗体,多半不会有错,是他本人,不是影武土。
这位內务卿一直不屑於使用替身,这次在纪尾井坂遇到刺客伏击,恰好又没带保鏢护卫。”
关赫晓神色微动,又问,“刺客呢?查到是什么人动的手吗?”
麻美点了点头,回答道:“一共六名刺客全都自首了,带头的是石川县的岛田一郎,萨摩藩下级武士,曾参加过倒幕战爭。西乡隆盛魔下的『征韩派』武士。”
她又进一步补充说明道,“他们还堂而皇之的给出了刺杀理由,言称宣扬內治理念的大久保利通乃是“卖国奸臣”,给他列举了五条罪状。
否定了他上任以来的一切决策,標榜他们的刺杀为所谓『爱国义举”。”
关赫晓还没说话,高杉葵子没忍住道,“爱国?武斗派养出来的疯狗罢了。
满脑子都是战爭,打仗,嘴里喊著什么狗屁荣耀,砍不到人就直接发疯,从没见这些疯子给国家带来一丝一毫的贡献。”
关赫晓挑了下眉毛,这还是第一次见她失態,眼神中浮现出难以抑制的厌恶和愤慨。
想当初麻美把她俘虏时,也没见她露出这种表情。
大概是从小到大的经歷,令她受够了武士们的畸形思想。
就像三重一样。
这些武家大小姐,貌似对武士都没有任何好感。
对於她所说的话,
关赫晓不置可否,心下思索。
如果萨摩藩的武士动的手,倒不奇怪了。
大久保利通也是萨摩藩出身的攘夷志士,只是倒幕战爭结束后,与西乡隆盛为首的武斗派发生了分歧。
前者主张內治维稳,去除幕府留下的武士顽疾,发展民生经济。
后者则主张对外发动侵略战爭,趁著大明內忧外患,先占领朝鲜,再威逼辽东半岛,图谋大东亚一统。
武士们打仗有实力,玩政治就差得远了。
大久保利通作为攘夷学者出身,则正相反,团结了“內治派”,也即改革激进派和改革保守派,没用几年就把西乡隆盛一系的“征韩派”武斗份子排挤出了核心权力层。
迫使西乡隆盛回到老家鹿儿岛,被属下推架著搞起了造反。
眼看造反已然失败,萨摩叛乱份子都得遭到清算。
有武士咽不下这口气,行刺於大久保利通,亦是不难理解。
唯一不合理的是,区区六个下级武土,说不定都没达到气劲武者的层次,
居然把堂堂现任內务卿,新政府当今最大权臣,大概率是第一届內阁首相的大久保利通,轻而易举的刺杀了。
关赫晓略微有些不解。
纪尾井坂不是什么荒郊野外,就在千代田区內,地处皇居西北侧,江户城天皇御所的护城河旁边。
实实在在的东京核心区。
位於东京理论上防卫最严密的地区,
从家里乘坐马车出门,几分钟就能抵达工作的一小段路,確实没有带大量护卫的必要。
这样看来,大久保利通一时大意了也情有可原。
但另一个问题隨之凸显出来,
就这么一小段路,几分钟的路程,
潜入,蹲守,伏击,完成刺杀。
那六位刺客,萨摩藩的下级武士,哪里来的准確情报?
这要说没有其他势力的参与,甚至於內应,
关赫晓是不相信的。
那么谁给他们做的內应?
这个问题倒並不难猜。
大久保利通的死,谁获利最大,多半就是谁干的。
首先排除松平千重一系的保守派,因为大久保利通现下的利益与他们是一致的。
关於新横滨的飞速发展,大久保利通认为对日本有利,並不准备加以限制,甚至在考虑给予支持。
由他出任第一任內阁首相,比松平千重上去,要对新横滨的发展更有利,不需要避嫌。
一旦新横滨的工业规模起势,逐步掌控全国范围的军工產业,武斗派、征韩派便再没了翻天的本事。
新政府內谁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除了军部武斗派自身,便只有同样有机会出任內阁首相,但一直被大久保利通稳压一头的前內务卿一一伊藤博文了。
假设伊藤博文是刺杀大久保的背后谋划者,一切就都说得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