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下官徐阶,请弼国公指教!【求月票(2/2)
国公的岁禄绝对是大明官场中最高的一档。
每年高达五千石,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哪怕是朝廷中凤毛麟角的一品大员,也只能望而兴嘆;
其次,是赐予的国公府。
现在自然是没有的,接下来將由朝廷选址、出资和规划,在京城给他选一处风水宝地兴建弼国公府。
国公府肯定要比他现在居住在绳匠胡同的大宅院更加宽敞,更加排场,更加伸得开腿。
甚至就连配套的车马、家具和生活器物都由朝廷提供,他只需要等待建成之后,带上家眷拎包入住即可;
再次,则是赏赐的金银、宝钞和爵田。
金银就不多说了,区区白银两千两,黄金一百两而已,鄢懋卿现在见过了大钱,只觉得这点金银连塞牙缝都不够。
不过明朝赏赐官员金银就是这样,这也就是他是直接晋了国公,这还算多的呢。
平日里朱厚熜哪怕赏赐阁臣和六部尚书金银,也通常都是五十两为惯例,毕竟朝廷还是要以“廉明”示人的嘛。
至於那所谓的宝钞,当擦屁股纸都还嫌硬,就当是朝廷给你打的永远兑现不了的白条吧。
真正价值惊人的,其实是赏赐的爵田。
赏赐明朝藩王与国公的爵田最低標准是一百顷。
而因为前些日子鄢懋卿在京城拿四大国公开刀狠狠斗了一波地主,如今朝廷正有许多不少收缴回来的公田。
所以这回朱厚熜也没打空头支票,直接按最低標准赏赐了一百倾爵田。
只不过这片爵田的略微偏了一些,位於京城之外的燕郊一带。
兴许是鄢懋卿习惯了后世快捷便利的交通,倒也並不觉得这地界偏远,毕竟在后世这地方还有许多人每天往返於京城上下班呢。
鄢懋卿一点都不觉得一百倾少。
儘管与经常的其他几位传承了许多年的国公相比,的確是不可相提並论。
毕竟据他所知,光是成国公朱希忠一个人名下的田產,就高达一千三百顷,他甚至比不过人家的零头。
甚至就连也是本朝新晋的翊国公郭勛,名下也已经有了高达四百顷的田產。
但鄢懋卿依旧觉得还是太多了……
这爵田封地在鄢懋卿看来,才是封建社会最大的滥觴,久而久之既败坏国家財政,又积压黎民百姓的生存空间。
一旦权贵高官再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兼併土地,那就等於在掘一个王朝的祖坟。
而他本来其实只想借进士的特权身份做个无伤大雅的小蛀虫来著,没想到越努力越悲剧,反倒摇身一变成了大明朝最大的蛀虫之一……
事已至此,別人他是管不了。
他自己也只能做到不去兼併百姓的土地,再將自己的这些爵田以朝廷假公田於民的標准,租借给需要的百姓租种了。
朝廷假公田於民的佃租,本来就是民间佃租的最低標准。
这都是经过朝廷计算制定的比例,可以理解为后世的公租房標准,算是惠民安民政策。
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他也是懂的。
他能做到不提高佃租,不兼併土地,已经堪称这个时代的大善人。
不然你敢免费把田地借给人种,过不了两年就有人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敢胡搅蛮缠將田地占为己有,到时候反而惹来一身骚,有理也说不清。
所以,即使善良,也一定记得保持锋芒!
而他则比较擅长锋芒毕露,倒也不怕这样的刁民……
“唉,罢了罢了,圣旨已经下了,一切已成定局,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鄢懋卿嘆息著摇了摇头,心中暗自下了决定,
“没什么好想的,正式开启『功高震主』模式吧。”
“先让我仔细想一想,如今大明还有什么泼天的功劳可以立……”
正如此想著的时候。
“弼国公,这回你在大同大展神威,一战得晋封国公,真是可喜可贺啊。”
圣旨逐一宣读完毕,隨行犒赏的官吏开始为英雄营將士赏赐酒肉接风的时候,夏言悄然来到了鄢懋卿身边。
“夏阁老谬讚,侥倖侥倖。”
鄢懋卿嘴上谦虚著,眼睛却瞄向了跟在夏言身后的一个麵皮白皙的中年男子。
这人很陌生,此前从未见过。
不过此人看向鄢懋卿的眼神十分古怪,殷切中透著些许熟络,就好像与他很熟似的。
“松江府徐阶,见过弼国公。”
见鄢懋卿看了过来,中年男子主动躬身施礼,
“弼国公虽未见过下官,但下官却早已是弼国公的下僚了。”
“此前下官回乡丁忧,最近几日才回京向吏部报导,再过几日走完了流程,便將恢復詹事府下属司经局冼马一职,日后请弼国公多多指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