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晋弼国公,锡之金册,授以铁券!【(1/2)
第267章 晋弼国公,锡之金册,授以铁券!【求月票】
“你们特么……”
不怪鄢懋卿想骂人,实在是身边的这些人都像是有什么大病似的,完全不按史料出牌。
尤其是高拱这个丸八蛋!
同样的事放在你亲哥身上就要竭力反对,放在你景卿贤弟身上,就若事事都依祖制行事,百害而无一利了?
甚至这货居然还將开国功臣李善长都给搬了出来,佐证这套歪理邪说。
李善长能一样么,人家那是直接封国公好么?
连佐证的例子都不会找,就算要举例也该拿阳明先生王守仁来举例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封勛贵爵位,不过封的不是二等侯爵,而是三等伯爵。
或者拿刘伯温来举例也行啊,虽然刘伯温也是三等伯爵……
儘管鄢懋卿也知道“封侯”之说其实是个泛称,封公也好、封侯也罢,封伯也是,都可以被称作是“封侯”。
但他坚持认为这些比较容易想到的例子都不合適。
沈坤就不先说了吧,至少他觉得高拱应该是立场坚定的竭力反对此事才正常,这个丸八蛋好像得了什么大病!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欸!
罢了罢了!
人心不古啊!
你哭著对我说,史书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顺利回乡致仕。
也许你不会懂,从那次殿试以后,我的天空太阳都灭了……
现在他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他这回贸然出兵奇袭俺答,是真的將朱厚熜给气到了,已经让朱厚熜怀恨在心。
如此朱厚熜可能会为了给他一个教训,不动任何封侯的心思,隨便给他提升一下品秩,增加一下俸禄以示犒赏也就算了。
反正没有封赏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是鄢懋卿也明白,斩首俺答和收復河套这两个功劳加在一起实在太大,站在朱厚熜的立场,不大加赏赐昭告天下是肯定说不过去的……且慢!
鄢懋卿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大明朝廷一多年前似乎还下过对俺答、吉嚢的悬赏。
说是有能杀吉囊、俺答者封为都督,赏千金。
都督什么的都就没必要了,这千金可是实打实的一千两黄金,不知道他回头能不能向朝廷领赏。
咋了?
蚊子腿就不是肉么,该省省该,这本来就是他应得的,一点都不寒磣!
正如此想著的时候。
“小姨夫,我认为你是对的,封侯对你而言,的確並非什么好事。”
严世蕃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腆著那张尚有些许伤痕的肥脸,颇为正经的说道。
“哦?”
鄢懋卿当即看向严世蕃,第一次觉得这个独眼胖子这么顺眼,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外甥,来来来,將你的看法完整的说出来,让这两个糊涂蛋好好领会一下精神!”
得到鄢懋卿的肯定,严世蕃顿时感觉受到了鼓舞,回过身去对高拱和沈坤二人说道:
“沈参將,高参將,文官是否可以封侯的事,咱们暂且不论,如今我小姨夫正在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武勛是否可以入朝为官。”
“两位应该知道,自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就確立了极为严格的文武分途制度。”
“这可不像『文官不得封侯』那般约定俗成,而是白纸黑字写进了《太祖宝训》中的成宪。”
“因此『文官不得封侯』之事还可以找到反例,但『武勛不得入朝为官』之事却难寻踪跡。”
“诚然,前些年王守仁得封新建伯之后,仍然可以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后来还身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这是一个极为少见的特例,那也是因为王守仁也是进士出身,同时具备文官与武勛的双重身份。”
“並且彼时国家正处於动乱时期,无论后来的左都御史,还是总督两广兼巡抚,其实皆是朝廷命其平息两广叛乱而临时委任的临时官职,正如翊国公这两次出任大同巡抚一样,復命之后官职便会撤销,並非吏部的正式任命。”
“除此之外,你们再看看他的子嗣,因出身武勛家族,他们从出生之日起,便已经失去了科举入仕、登上朝堂的机会。”
“他们虽可以凭藉父辈的功勋恩荫入仕,但却也只能得到在朝中没什么话语权的武职或锦衣卫官职,在文官集团面前永无翻身之日。”
“我想,这应该才是我小姨夫的担忧所在。”
“在我个人看来,我小姨夫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只是封伯爵或侯爵的话,倒还不如不封,反倒是给他与子孙后代加上了一层桎梏,虽下限有了保障,但上限却也已封顶。”
“不过若是有朝一日我小姨夫能够封作国公的话,倒还可以勉强接受。”
“毕竟国公继嗣便可执掌京城团营,各类祭祀、典礼与巡游等国家大事皆可隨驾,又时常可以面见皇上,虽然依旧很难在朝堂上与文官集团分庭抗礼,但也並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我说的对不对呀,小姨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