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堪称父慈子孝的典范【求月票】(1/2)
第262章 堪称父慈子孝的典范【求月票】
“……”
听过最新的战报,再看过周尚文偷偷给他查看的密詔。
郭勛也经歷了一系列剧烈的情绪变化,然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原本这几日他还在替鄢懋卿提心弔胆呢,担心自家“守常”这回出了什么意外。
结果现在看来,至少在出关奇袭俺答这件事上,他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他应该担心的人是俺答……
不过他关於皇上那边的担心,却是已经应验了。
像上一回来大同一样,皇上再一次对鄢懋卿起了杀心。
只不过上一回,皇上给他的密詔,是让他將鄢懋卿推到台前,一切让鄢懋卿出面去办,最后的锅也让鄢懋卿去背。
当然,他並没有依密詔行事,而是第一时间就將密詔的內容透露给了鄢懋卿。
甚至他建议鄢懋卿將责任推给同行的沈炼和高拱,只不过鄢懋卿胸中自有乾坤,並未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凭一己之力促成了通贡之事,还向俺答索贿了一大笔白银。
而这一回,换上给周尚文的密詔,则是让周尚文將其暗箭射杀,还要將整个英雄营都给卖了。
郭勛自然看得出来,周尚文肯定也没打算依密詔行事,否则也不会第一时间將密詔拿给他看……
“翊国公,此事你是何想法?”
见郭勛长久不说话,周尚文等待了片刻之后,终於还是忍不住主动开口问道。
“呼——!”
郭勛回过身来,先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浊气,方才正色问道,
“周將军既然前来找我,还將皇上的密詔示我,看来已经是我父子二人的自己人了,我可以这么认为么?”
“在这件事上,可以。”
周尚文点了点头,颇为严谨的说道。
“既然如此,我也就有话直说了。”
郭勛沉吟著道,
“皇上有此密詔,是在尚不清楚鄢懋卿此行立下了何等惊世之功的情况下,只因通贡之事可能面临的得失,便一时意气用事做出的决定。”
“皇上因消息迟滯而判断有误,我等却绝不能將错就错。”
“否则事后皇上再知因一时衝动,竟错误害死了守常这样的民族英雄,这罪过可就比天还大了。”
“周將军应该知道,如此罪责皇上绝不可能背负,否则必是动摇国家社稷的大事,那么便必须有人来背,周將军应该不难想到,最后必须要为此事负责的人是谁吧?”
对於郭勛的说法,周尚文並不感到意外,依旧点了点头道:
“老夫自然知道,谁做的便要由谁来背,老夫便是这个首当其衝的人。”
如今大明官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局面,绝不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而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这点周尚文心里清楚,郭勛心里也清楚。
当今皇上虽然自幼聪颖,但也並非完人,而且出了事极擅长甩锅臣子。
这些年来因此被贬官下狱,甚至是殞命的臣子不在少数……
比如此前杖死太僕卿杨最的那个內官,其实就是执行皇上的旨意,但当骂名起来的时候,那个內官便被推出来贬去了內军。
再比如此前的张璁和桂萼,两人助皇上大力推行新政,因此遭到权贵朝臣憎恨,甚至掀起舆情慾製造血案,家都不敢回。
那时皇上也因舆情压力甩锅两人,还是郭勛將二人收留在翊国公府,才助他们度过了险情……
就连郭勛也不得不承认,皇上骨子里是一个自私的人。
很多时候,他的心里都只有他自己,將所有无论是忠是奸的朝臣都当做了耗材。
对当年的张璁、桂萼等人是如此,对夏言是如此,对自己也是如此,对周尚文是如此……即便鄢懋卿受宠至此,也不会例外,否则就不会有这道密詔。
“不错。”
郭勛接著又道,
“因此眼下事至於此,周將军一定不能奉命行事。”
“最符合利益周將军的做法,便是先按兵不动,即刻將守常击杀俺答与一眾韃靼首领,並俘虏数百王族的捷报传回京城。”
“只要天下人得知此事,皇上亦得知此事。”
“那么皇上便会明白,纵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绝不能再公然动守常一根毫毛。”
“而周將军亦可顺势隨捷报上一道银印密疏,言明收到密詔的时候,鄢懋卿已经班师,不再有將其暗箭射杀的机会,如此便可將此事轻而易举的推了出去。”
“还有,周將军万不可再將这道密詔泄露给第二个人,哪怕是你的亲儿子也绝对不行,就连面对守常也要严格保密。”
“除此之外,周將军还一定要將这道密詔附在银印密疏中,一併呈还给皇上……”
听到这里,周尚文略微有些疑惑的问道:
“老夫一把火將这道密疏烧了,只在银印密疏中告知皇上岂不更加保险?”
“老將军还是不了解皇上啊。”
郭勛摇头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