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龙国人也学会做PPT了?!(7.2k)(1/2)
第311章 龙国人也学会做ppt了?!(7.2k)
反重力烟?
那是什么玩意?
周宇什么时候变成烟大师了?
“周院士是在开玩笑吧!”陈教授打著哈哈,试图赶走尷尬的气氛。
“各位,我並非是在谈论艺术,而是在谈论能量的约束与瞬间释放。”
他解释道:“反重力烟这个代號,是我们內部对反重力装置前置研究的一个戏称,它的核心技术挑战,是將吉瓦甚至太瓦级別的能量,进行瞬间且精確的脉衝式约束与激发,以驱动能量场。”
“简单来说,要让能量如烟般绚烂地爆发,並维持其形態,需要的技术,就是我们最急需的超高能脉衝供能系统。”
“现在,让我们回到眼前的行星防御难题。我们遇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是速度!是传统化学燃料运载工具所无法提供的初速度,从而无法达到所需的动能传输效率。”
“但各位別忘了我们拥有可控核聚变这种技术。”
系统给出的动能撞击器设计蓝图中,前置技术之一就是可控核聚变。
在基础上,他稍微做了一点改动。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低沉的议论声。
“周院士,你说的没错,星火项目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小型化的聚变装置成功研发出来,並已经安装到了我们的新型军舰和货船上,但那只是稳態、低功率的推进系统啊!”
宋院士急切地问道,他作为项目的参与者,深知小型化聚变堆的极限:“我们不能將一艘军舰的反应堆拆下来送上天!”
“宋院士,各位专家,这正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在。”
周宇微微一笑,开始揭示他方案的核心:“正是因为星火项目已经实现了小型化聚变堆的批量应用,我们才具备了解决这个行星防御难题的工程学基础和能源储备。”
“所以不需要將完整的军舰级反应堆送上天,我们只需要提取其中的核心技术模块就行,这不了多少时间。”
“目前我能想到的,是可以基於已经成熟的货船用微型聚变反应堆设计,去除其沉重的外部屏蔽和大部分热交换设备,我们只需要其磁约束核心、高密度氘氚燃料单元,以及快速点火系统。”
“关键在於能量的汲取。我们不会採用传统的蒸汽轮机发电。我们將採用先进的磁流体发电技术。”
周宇沉声道,“在拦截前的最后几秒钟,我们启动一个单次超限聚变脉衝,在反应发生时,通过通道,將数吉瓦级以上的等离子体能量,在毫秒级的时间內,直接转化为超高压电流。”
“这股瞬时电流,將全部注入我们设计的超高密度电容阵列中,完成瞬间充能,电容阵列隨即在微秒级的时间內,將所有能量全部释放到电磁轨道加速腔体中,驱动撞击体。”
整个会议室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周宇的声音在迴响。
孙永华喜道:“如果能源得到解决,那么每秒30公里以上的初速度將是板上钉钉!我们的撞击器只需要携带聚变模块、电容阵列、加速腔体和一个小型推进修正系统,总质量可以控制在长征—9
號的运载上限內!”
陈教授脸上仍旧严肃著,犹豫道:“周院士这么说来逻辑没问题,但是超高密度电容阵列以及承受这股能量的电磁轨道加速腔体不好造啊!”
“要瞬间吸收吉瓦级以上的脉衝能量,並將其约束在有限的空间內,所需的电容密度必须达到现有技术的十倍以上,而且,电容材料在充放电瞬间承受的热应力和电介质崩溃风险,是巨大的工程难题。”
“电磁轨道加速腔体在加速过程中,轨道和腔体壁將承受极强的洛伦兹力和焦耳热,传统的超导材料和合金结构根本无法承受如此超限的瞬间压力和高温,很容易发生结构崩塌或瞬间气化,导致加速失败。”
陈教授的担忧,瞬间让会议室的兴奋感冷却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周宇身上,期待这位年轻的天才能给出答案。
周宇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步,他提出的方案正是系统奖励的动能撞击器设计蓝图的工程实现,而这份蓝图,恰恰包含了所有关键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陈教授,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在前期理论推演中遇到的最大瓶颈。”
“幸运的是,目前我的实验室正在进行相关实验,不久之后应该会有结果。”
蓝图里面的技术周宇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不过反重力装置有相关的技术实验,周宇得回去好好琢磨下才能確定两者是否可以通用。
“实验?”
孙永华突然想起周宇提到的话,忍不住想道难道和反重力技术相关?
不过这话他不敢问出来。
周宇这位大佬经常涉及保密项目,他有十个胆子都不敢轻易打探啊!
其他人也都和他一个心思,彼此看了一眼后,心照不宣地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周宇也鬆了一口气。
果然,跟这些老专家在一起就是轻鬆,比和研究员、学生在一起好多了。
大概,这会议室里面的人都知道他在研发什么项目了。
会议结束后,周宇让卫宏派人先送走了,紧张的气氛並没有立刻消散。
孙永华、陈教授、宋院士和李博士等核心专家没有立即离开,他们聚集在会议室里低声进行著非正式的討论。
每个人手里都拿著一杯茶,但焦虑的神色远胜茶啡的苦涩。
“周院士这个聚变脉衝电磁加速的方案,理论上是完美的,简直是天才之作。”宋院士率先开□,但语气中仍带著一丝忧虑。
“確实是天才。”孙永华教授赞同道,但隨后眉头紧锁:“他提到了多层石墨烯、鈦酸钡复合电介质和新型鈮鈦合金,这些听起来就不像是我们现有材料学体系能轻易拿出来的东西。”
“他把希望寄托在那个我们不知道的实验上,依照他过往的经歷,一定有极大的难度。”
陈教授嘆了口气,看了眼杯中茶水形成的晃动,心想时间压力是其一,更深层次的忧虑,在於巨额的经费投入和不公平的责任承担。
陈教授压低了声音:“各位,我们必须现实一点,这个项目,从头到尾都需要我们龙国人独自承担天价费用!”
“周院士提到的新合金和复合介质,其製备工艺必然极其复杂和昂贵。仅仅是用於製造电磁腔体和电容阵列的特种材料,预算至少要在500亿龙幣以上!”
“问题不在於技术能否实现,而在於时间!就算周宇能在48小时內拿出材料规范,我们还需要製备、测试、工程化、集成,各位都清楚,一个全新的、承受超限衝击的电磁腔体,从图纸到合格品,没有四个月的连续高强度工作是不可能的!”
李博士的目光盯著墙上的倒计时牌,上面显示著不明天体预估的撞击窗口—一约七个月。
“陈教授说得对,四个月製造,我们再留出一个月用於发射平台的適配和调试,以及关键部件的冗余测试。”
“满打满算,我们需要在五到六个月內完成所有工作,才能避免不明天体撞击月球的事!”
“这个时间裕度太小了!一旦材料製备出现哪怕一个月的延迟,或者长征—9號的发射窗口因天气等原因推迟,我们的整个任务就会全盘失败!”宋院士的声音提高了,颇有点对失败的恐惧。
“长征—9號的发射成本、数千名技术人员的高强度加班费、以及未来可能需要的多发冗余撞击器的製造,总预算轻鬆会突破千亿大关!”
李博士情绪激动:“我们耗费国家千亿资金,冒著技术失败和政治动盪的巨大风险,去拯救一个不专属於我们龙国人的月球?!”
“没错!”陈教授重重地將茶杯放在桌上。“月球是全人类的財產,丑国、鸥洲、霓虹、白象、大毛都想登上去!都在那里有战略利益和投资!”
“凭什么只有我们龙国人来抗下所有风险和费用?丑国的nasa只需要发一个负责任的声明,就能隔岸观火,作壁上观,让我们来当这个冤大头,这是什么道理?”
孙永华教授沉默著,他理解同事们的愤怒和顾虑。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动用如此巨大的资源,仅仅是为了防止月球基地被撞毁,確实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经过一番激烈的私下討论,专家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技术路线由周宇主导,但资金和风险必须国际化。
孙永华整理了一下思绪,看到回到会议室的卫宏,立刻招呼了他。
卫宏看到在场专家们严肃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卫总,我们商议过了,周院士的方案是目前唯一的希望,技术可行性很高,但是,”孙永华语气诚恳而坚决,“我们不能独自承担所有风险和费用。”
宋院士接话,直指利益核心:“卫总,我们建议,立即向国际社会寻求合作,正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月球是大家的,不可能由我们龙国来独立承担其中的风险和经费。”
“我们还没有富裕到可以隨便慷慨拯救月球的程度。”
“明確要求他们承担至少50%的撞击器製造和发射费用,既然月球是人类的共同財產,风险就必须共同承担,这能减轻我们国家的財政压力,同时为未来爭取更多外交筹码。”
“向国际公开我们方案,並要求他们提供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快速供应渠道,例如,霓虹在某些精密仪器和超高纯度合金的製备能力上,仍然领先,这能有效弥补我们国內在时间上的不足。”
“如果他们拒绝合作,那么丑国隔岸观火”、鸥洲坐视不理”的嘴脸將彻底暴露在国际舆论面前,我们的道德制高点將不可动摇,更能证明我们是真正为人类太空事业负责任的国家。”
陈教授最后总结道:“如果他们同意分摊费用並提供协助,那么我们成功后,將成为人类共同的英雄,如果他们拒绝,我们依然会製造撞击器,但责任和经费的道义天平,將彻底倒向我们一边,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將这个难题,转化为我们最大的筹码!”
卫宏听完,连连点头。
“好。”卫宏当即拍板,语气坚定:“你们的技术工作不能停,继续由周宇院士带领攻关,至於国际合,我立刻向李老匯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