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王恭: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1/2)
第528章 王恭: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三月的京口(江苏镇江)天气反覆诡,时而春光明媚暖意融融,时而又有湿冷江风在街巷间游荡。
北府大营里的柳枝冒出嫩黄新芽,几只春蝉趴在枝条上,待到一队快马从柳树下疾驰而过,蝉鸣声立时停息。
一营兵士正在操练,平虏將军刘裕正带著刘穆之等部下站在校台上监督。
“德舆,今日恐有大事发生~”
刘穆之捻著须,望著方才那一队往主帅营盘赶去的马队,若有所思地轻声道。
“何以见得?”刘裕也顺著他的目光看了眼。
“方才我见到一人!”
“谁?”
“驃骑参军,王弘王休元!”
刘裕愣了愣,讶然道:“右僕射王询长子?他怎么突然从建康赶到京口?”
刘穆之摇摇头:“王弘快马加鞭而来,建康必然生变!”
刘裕脸色也凝重起来。
刘穆之担任广陵郡司马多年,论朝堂见识和人脉比他强太多。
刘穆之认出王弘,想来不会看错。
王弘父亲王珣,和如今的南徐州刺史、都督青充诸州军事的北府兵统帅王恭,都是当年先帝司马曜一手提拔的亲信近臣。
王珣、王恭的存在,就是为了用地方军力,制衡独霸朝堂的会稽王司马道子。
眼下先帝崩殆,新君即位,朝堂大权落入司马道子父子手中。
先帝在世扶持的一眾地方守臣日子不好过,甚至有传言称,会稽王已经打算裁撤部分方伯,收缴地方兵权。
如此一来,首当其衝的必定是被会稽王视作眼中钉的南徐州刺史王恭。
刘裕十分相信刘穆之的判断,碍於身份,他对朝堂的了解,肯定不如刘穆之深。
若非新任扬州刺史司马尚之在辖境內大搞清洗,排斥异己,刘穆之也不会受牵连丟官。
刘穆之若不丟官,又怎会入北府大营,给他一个小小的平虏將军做幕僚?
对於建康朝堂上的事,刘裕对他向来是深信不疑。
司马尚之是譙王司马恬长子,司马恬病逝,司马尚之袭爵譙王,再度成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魔下的宗室亲信。
会稽王已经掌握建康朝廷和扬州、南充州等大部分长江下游、三吴之地的军事、经济大权,竟还不知足,还想把手伸入京口?
隨著先帝突然崩殆,如今的普室格局,已经从“主相之爭”,变成了以司马道子为代表的宗室势力,和江南士族门阀之间的权力爭斗。
太原王氏的王恭、琅琊王氏的王珣,就是士族势力的代表人物。
至於王国宝、王绪之流,不过是太原王氏的疏属远支,甘愿依附於司马道子,堪称士族之耻。
刘裕和刘穆之站在校台上说话间,建威將军刘敬宣在何无忌、高雅之、何谦、孙无终一眾北府將领簇拥下驾马赶到。
“德舆!快隨我们前往主帅大营议事!”刘敬宣远远呼喊一声。
“少將军先行!我隨后便到!”刘裕急忙回应一声。
刘敬宣一行人骑马跑远了,刘裕一脸佩服地对刘穆之道:“道和果然神算!”
刘穆之微微一笑:“德舆快些去吧,莫要耽误大事!”
刘裕应了声,唤来部下牵马,跨上马提纵韁绳紧追眾人而去。
刘穆之站在校台上远远目送,捻著须久久佇立1,
vn
刘裕赶到时,主帅大营外围拢不少人。
先一步赶到的刘敬宣等人俱在。
让刘裕惊讶的是,堂堂北府主將,龙骤將军刘牢之竟然也侍立在帐外等候召见。
何无忌低声怒道:“王公(王恭)轻视我等寒素武人也就罢了,却连刘將军也不放在眼里,真是岂有此理!”
刘牢之扶刀跨立,巍巍身躯好似山岳般沉稳,黔黑面庞有种不怒自威之感。
高雅之是刘牢之女婿,何无忌是刘牢之外甥,何谦、孙无终、刘轨等北府將领都是乡党旧友,
眾人对王恭轻慢寒素武人的態度已经不满许久。
今日升帐议事,北府主將刘牢之竟然也被挡在帐外,这令眾人更是感到忿恨。
刘敬宣看了眼父亲,转头轻斥道:“耐心等候,不许多言!”
何无忌嘟两声,闭上嘴不说话。
刘敬宣沉稳厚重,处事严明公正,在北府兵里颇具威望,素有少將军之称。
眾人都把他看作是北府兵团里的少郎君。
刘裕默默站在孙无终身后,耐著性子等候。
论资歷一眾北府部將里他最低,只是近两年来,隨著五斗米道闹得越来越凶,刘裕多次征討,
军功斐然,深得刘牢之欣赏,这才有了如今与眾將並列的军中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