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争雄十六国 > 第506章 亲征代北

第506章 亲征代北(2/2)

目录
好书推荐: 后宫太卷,娘娘咸鱼后躺贏了 恶灵諮询师 上玉闕 从伏地挺身开始肝经验 身高198你给我马拉度纳模板? 海岛军嫂美又颯,高冷少校领证了 顾少清醒点,姜小姐现在是你小舅妈 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 前妻有喜,陆总请排队恭喜 重生七零:冷面首长娇宠小辣妻

慕容宝则作为后手和奇军,暂时按兵不动,

梁广和慕容垂打交道,迄今已有十年之久,太了解这老儿心里在想什么。

太行天险並非万无一失,可当初梁广在任命各郡太守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防御燕军的需求。

诸如乐平太守王兗、上党太守贾阳、西河太守曹杰、太原太守贏觴....

这些直面燕军的地方守臣,要么是符不旧部,与燕军有过多年交战的经验,守御能力出眾。

要么是梁广亲自考察过的地方士人精英,自身前途命运和整个宗族已经完全融入大周政权。

面对鲜卑白虏侵袭,他们会进发出守卫乡土的高度责任感。

又或是跟隨梁广多年的旧部,一步步从普通士伍成长起来,能力忠诚经得起考验。

这些关键职任的安排,才是周军防御体系的要害之处。

也正是在这种耕战治民保境的方针策略下,慕容垂很难找到机会跨越太行袭扰各郡。

这一次平城大乱,对於他来说,算是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也或许是他此生唯一攻略关西的机会。

同时,慕容垂或许还想趁机在代北扶持属於东燕的势力集团,以此来抗衡日益崛起的拓拔魏国。

但是这种既要又要的心理在梁广看来破绽颇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无可挽回的失败。

慕容垂这老儿,这一次算是把毕生荣誉和东燕前途都给押上牌桌了。

“诸卿~”

梁广环视群臣,“慕容垂、拓跋会师於牛川,平城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单靠李方一人恐怕不足以掌控局面。

这一战关係到太原、并州安危,关係到大周在关西的统治长存。

故而,朕决定轻装简行赶赴平城,亲自调度大军指挥作战!”

大殿內经过短暂安静,响起一阵“陛下圣明”的山呼声。

群臣心里都明白,这一次慕容垂和拓跋来势汹汹,平城大战绝不容有失。

此战胜败虽说上升不到国家存亡的高度,却关乎大周在潼关以东的统治。

如今大周的经营重点,恢復到先汉时期的关中本位政策,採用汉胡合力来激发国家活力,先关中后并州八郡,以此作为根基进取天下。

并州八郡的人口、財富逐渐徙入关中,至少二三十万男女丁口在鲜卑作乱时期迁入河东,如今隨著关中局势稳定,这部分人丁又逐步回迁,

还有五万户府兵的迁入,三四年间,已有数十万人口迁入关中,充实三秦大地的青壮劳力。

并州八郡的人口实际上也没有下降太多,大周势力拓展至汉水一带,襄阳、南阳之地的百姓通过安康、南乡两郡,走商洛道进入关中的也不在少数。

河內、鄴城、河洛、滎阳等地迁入上党、河东的百姓也不少,这也是得益於东西燕繁重的赋役,再加上周国强力推行的均田政策,百姓用脚投票,想方设法衝破层层阻碍迁入周国境內。

均田制和主客户制大大保障了底层庶民的生存空间,犹如一盏明灯,吸引著天下百姓嚮往。

这或许也是慕容垂迫不及待发动对周战爭的原因。

核心统治层完全是鲜卑部酋联席制度的东燕国,根本无法突破自身藩篱进行土地人户改革。

只有通过不断的对外战爭来扩充疆土,做大蛋糕,才能维繫自身统治。

这些深层次政治制度问题,慕容垂看得清,梁广同样看得清,大周朝堂上的公卿重臣也看得清。

所以平城一战至关重要,或许也是大周染指关东的绝佳机会。

给事中崔宏奏道:“陛下亲征代北,关中、长安还须安排留守之人,臣请陛下特旨,詔令太子监国!”

“臣请陛下詔令太子监国!”

崔宏的提议得到一眾臣僚附和,大多是以崔宏、韦华、赵瑜为首的士族首领为代表。

王买德微皱眉头,了这几人一眼,沉著脸不说话。

尚书左丞韦洵神情淡然,和崔相视一眼没有多言。

梁广高坐御位,打眼一扫便把一眾臣僚的神色反应看在眼里,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古怪笑意。

太子梁桓尚不满六岁,即便勤奋好学也不足以堪当监国之任。

崔宏等人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们之所以提议太子监国,实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是向他这位强势的大周开国之君討要更多权力。

太子监国离不开臣僚辅佐,而在君主离京征討期间,某些决策大权必须要下放。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和推行,极大制约了公卿臣僚的权力扩展,以往录尚书事、总百的实权丞相基本不可能出现。

大周朝廷和晋室朝廷最大的不同,就是权力归属和分配。

晋室朝廷是皇权和士族门阀共享权力,士人高官也是国家主人之一。

大周朝廷则完全不一样,梁广自立国起就完善三省制,明確权责划分,中书草詔、门下审议、

尚书执行,又划设卫府將军统领府兵。

在这种权力架构之下,很难出现集军政大权於一身的真正权臣。

不论是崔宏还是韦华,这些士族精英在大周朝廷只能是打工人的角色,远远达不到与皇权共治的地步。

今日,梁广决定亲征代北,京都长安皇权留空,为崔宏这些士族精英高官突破权力桔提供了契机。

所谓奏请太子监国,实则是为自己揽权做铺垫,

大殿上一片安静,崔宏等人拜倒在地,久久听不到来自御座之上的声音,內心愈发紧张惶恐起来。

崔余光警了眼崔宏,暗自嘆气摇了摇头,他这位族弟还是太心急了些。

就在崔宏后背浸透汗水,已经在心里做好了触怒天子的准备时,突然听到梁广说话:“诸卿平身,朕外出征討期间,自当由太子监国听政!”

崔宏如蒙大赦,內心长舒了口气,和眾臣拜倒:“陛下圣明!”

“只是太子年幼,尚不能亲总万机,就由中书草詔,詔请皇后代为辅佐,掌理国机,权处分军国事!”

崔宏等人刚刚起身,梁广话锋一转,拋出了太子监国、皇后批敕的最高决策流程。

“另外,朕还有几道詔敕,今日就先行口头颁布,起居郎记述后交中书草擬,正式颁行!”

梁广笑呵呵地,慢悠悠地开口道:“以中书侍郎崔为中书令,加諫议大夫梁业为侍中,以尚书左丞韦洵为尚书左僕射,以尚书右丞王买德为尚书右僕射,加御史大夫寇遗为散骑常侍,太尉苟池领散骑常侍!

凡此三省三品以上官阶者,皆有资格入中书门下政事堂议政!

往后凡涉及州郡正任官任免、五品以上官员任免、祭祀、征伐......凡此庶政,皆由政事堂决议,过半数参政要臣同意方可执行,同时报朕加敕!

当然,朕离京期间,就由太子代行,太子年幼,就由皇后监製!”

一番事前毫无预料的詔令拋出,还是涉及到大周朝堂最高人事任免的一系列变动,登时令群臣有些措手不及。

唯有崔、韦洵、王买德三人还算镇定自若,他们事前也没有得到天子的明確告知,只是在平时奏对时,觉察到天子对三省相权的改革。

这一次的重大变动,完全是梁广这位大周皇帝乾纲独断。

崔宏、韦华等人满面惊讶,迅速低头急思起来,权衡著这一次三省政事堂的改制决议,对自身权力和前途的影响。

总的说来,空缺已久的中书令、侍中一职有了归属,表明天子愿意下放权力,散骑常侍作为优待功臣的高级加官,再度落在寇遗、苟池二人头上,並且有资格进入政事堂议政。

这些跡象表明,大周天子梁广並不排斥与大臣分享权力。

对於臣僚而言,这是一桩好事。

只是如此一来,总百的丞相大权再度受到分割,大周朝堂基本形成六大宰臣並立的局面。

从独相到群相,臣僚最高权力一再分割,还是难以和皇权抗衡。

崔宏內心五味杂陈,既兴奋於天子愿意放权,又遗憾於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局面还是难以形成。

清河崔氏,短时间內不可能达到曾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的权柄高度。

“朕出討代北期间,还望眾卿用心辅佐太子,不使国政庶务荒弛,如有怠惰者,一律严惩不贷!”

梁广话罢,起身走下侧面陛阶,径直往殿后离去。

右內侍刘苓高唱一声“散朝”,便紧隨梁广而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在霍格沃茨当侦探的日子 明末,德鲁伊西北种树,改变历史 世界全是我经验,肝到人间成神 三国:被偷听心声后,曹操无敌了 1969:拒绝喜当爹,退婚知青成首富 分手后,竟被高冷医生御姐爱上了 三角洲:词条加持!直播效果拉满 重生君士坦丁,铸造拜占庭帝国! 江湖庙堂与我无关,就要回地球 朕唐武宗,开局在仇士良刀尖躺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