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人选(1/2)
第244章 人选
“哗啦啦!”
赵晓丁拎著便当进门,朝主臥一探头,喊道:“老板,吃饭了!”
自从盖丽走后,赵晓丁就搬了进来,好歹能省钱。
只是这俩货谁都不会做饭,於是乎赵晓丁每天收工后顺便给赵坤带份便当回来。
“来啦!”
赵坤放下笔走出来,嘴里还碎碎念念:“我早就饿了,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正打算到楼下去对付一口。”
说著打开便当,不由眼前一亮:“嘘,干炒牛河,还有红烧牛腩,今天你们剧组伙食不错嘛!”
“这不是剧组的盒饭,今天泰哥请客,吃完饭我顺便多打包了一份。”赵晓丁打开冰箱拿了一瓶冰水,仰头灌了一口道。
这段时间他也没閒著,跟著黄粤泰在剧组帮忙。
赵晓丁现在对摄影这行当,理论功底扎实,就是还缺乏实操经验。之前拍摄《饮食男女》的时候,他和黄粤泰配合的不错,加上嘴甜腿勤,老黄挺喜欢他的,算是把他当作半个徒弟看待。
老黄自己有个小团队,基本上都是以前邵氏跟他的那帮子人,另外还带了两个徒弟。
因为名声在外,请他掌镜的剧组不少。
当下香港幕后的合作模式和后世內地剧组一样,或者说后世內地剧组就是学习了香港剧组的这种合作模式。
就是一个摄影团队,接一部戏的拍摄任务,製片方总的给你多少钱就完了。你手下有多少人,你自己负责。
赵晓丁现在不但有学习的机会,而且还能挣外快,收入还不菲。用他的话来说,还开什么图片社啊,乾脆来这边跟著泰哥打工算了。
这次老黄接了一部嘉禾的电影,导演是徐克,片名叫什么《中国往事》,后来听说主演是李连结和关芝琳,赵坤这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黄飞鸿》嘛。
隨著徐老怪正式开启黄飞鸿的武侠世界,也意味著他彻底奠定其华语影坛武侠电影第一人的地位,同时也使得香港武侠片从江湖恩怨情仇,上升到了家仇国恨、自强救国的高度。
“今天导演又和刘师傅吵起来了,意见不统一,只要收工咯!”
赵晓丁拿著水一屁股坐到餐桌对面的沙发上,唉声嘆息道:“这三天两头的吵架,总不是个事儿,我看那迟早一拍两散。”
赵晓丁口中的刘师傅是香港目前最著名武行一一刘家班的老二刘家荣,他有个哥哥叫刘家良。
刘氏兄弟出身武术世家,是黄飞鸿武学的第四代传人。当年第一部《黄飞鸿》就是他们俩兄弟拍的。
刘家班讲究的是硬桥硬马,是南派洪拳的核心术语,讲究的是一种务实坚韧、刚柔並济、真才实学的武打风格。
早年间都氏武打片都是这种风格。
但时代变了,这种武打场面说实话观赏性不高。
后来隨著程龙开创的詼谐幽默的功夫喜剧,以及李连结的飘逸瀟洒的武打风格,一度引领了香港武打片的新方向。
而刘氏兄弟先是批评程龙的喜剧功夫片都是些毫无章法的死缠烂打,不过是拳绣腿。又嘲讽李连结练的是武术不是功夫,混淆了南拳北腿,非叫我十万洪拳弟子笑掉大牙不可云云。
可惜他的评论非但没有引起大眾的认同,相反因程龙和李连结的电影广受欢迎而沦落为守旧的代名词。
赵坤不拍武打片,对这种香港武行之间所谓理念之爭不感兴趣。
不过他倒是对李连结挺好奇的。
上辈子他没有跟这位功夫巨星打过交道,但综合业內对他的评价就一个词一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倒是也没毛病,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可能这哥们人设没有经营好,或者乾脆都懒得装了。
虽说李连结一出道就凭藉《少林寺》创造了內地电影票房的神话,但当下在香港电影圈只能算二线明星。
之前加盟邵氏陆续拍了两部《南北少林》和《中华英雄》反响一般,前两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发展,可惜压根就没泛起什么水。
前年和周星星合作在美国旧金山拍了一部《龙在天涯》,在港的反响倒是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