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惠英虹(1/2)
第175章 惠英虹
养足精神,吃饱肚子,赵坤很愜意地在导演椅上一坐,左右两边,依旧是黄粤泰和奚仲文两位哼哈二將。
“泰哥,这里,还有这里,这几个镜头我稍微改动了一下,你看怎么样?”
黄粤泰接过赵坤昨晚新画的分镜画稿,仔细看了看,顿时眼睛一亮道:“导演,你的意思是让镜头动起来?”
“宾果!”
运动镜头是黄粤泰最拿手的,也是最喜欢和推崇的拍摄方式。他“铁手”的外號,就是在没有斯坦尼康的年代,仅凭一双手作为人形斯坦尼康而得来的。
在得到赵坤肯定的答覆之后,顿时坐不住了,起身道:“那今天我得亲自掌镜。”
黄粤泰走后不久,就见赵晓丁灰溜溜地走过来,往椅子上一坐,嘴里还埋怨道:“导演,改了方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都做好预案了。”
赵坤没理会他的牢骚,问道:“斯坦尼康学的怎么样了?”
“马马虎虎吧,跟黄师傅肯定没法比,还得继续练习,这玩意儿就是个熟练工。”
“那就好好练,没事的时候好好跟你黄师傅討教,人家那手艺可是祖传的。
f
黄粤泰的父亲黄捷就是邵氏的摄影师,黄岳泰兄弟三人从小就在邵氏片场耳濡目染,捡废弃的胶片练习,然后二十岁就扛起摄影机成为邵氏的摄影师。
说白了就是童子功。
所以你哪怕再有天分,在摄影这个行当,还是需要勤加练习,需要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我知道了。”赵晓丁老老实实点头道。
这货拍完《穆稜河畔》之后,原本有些膨胀,毕竟他是他们这一届摄影系第一个作为摄影师独立完成一部电影拍摄的人。
但这次来香港完全开眼了,这里不光设备先进,摄影组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对焦员,还是负责换胶片的,隨时隨地都能扛起摄影机完成一组高难度的拍摄。
说到先进的摄影器材,赵坤这次拍《饮食男女》特意选择了阿莱系列的摄影机,因为这种摄影机拍出来效果色彩会比较柔和,符合《饮食男女》这部电影的基调。
作为导演,他算不上技术控,之前拍《穆稜河畔》的时候是没有选择,青影厂就这么一套老掉牙的设备。如果你想实现多机位拍摄,还得去北影厂借设备。
后世阿莱的艾丽莎(alexa)简直无往不利,院线电影更是大行其道。比如姜闻就很中意阿莱的机器。
江湖传闻,这货拍《鬼子来了》的时候,拿到投资后的第一件事就买了三台阿莱外加三组大炮镜头,加上拍摄时像是不要钱地烧胶片,最后导致电影严重超支,气的投资人董平差点没吐血。
当然《鬼子来了》作为一部获得坎城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电影,仅凭海外收益就收回了投资,甚至还有不小的利润。
后世alexa65、alexasxt、alexamini等机器,从大师到扑街都喜欢用,就连日本的小电影用的也是这种机器,色彩分明,饱满度极高。
镜头选用的也是產自德国的蔡司镜头,作为光学领域歷史悠久的厂牌,其镜头要比青影厂的法国镜头“爱展能”高贵多了。
可惜这些都是租的,未来如果有人愿意大价钱投资的话,他高低也要整几套这种装备,而且这些东西你跟投资人解释,对方绝对认为高大上。
这是逼格。
后世业內传言,王家卫收藏的光镜头价值就好几千万·——
之所以说《饮食男女》除了是一部剧情片之外,还是一部美食片,是因为整部电影一共出现了六次家宴,每一次家宴都会有新的剧情展开。
而作为铺垫,每次家宴前老朱都会精心准备,展现厨艺。
当然拍的时候,不会顺著剧情拍,所有在厨房里的戏都会集中一起拍。
如果说昨天的拍摄有些磕磕绊绊的话,那么今天拍的就非常流畅。经过昨天的磨礪,谷峰似乎找到了赵坤所要的节奏,加上学习充分,不光手上的动作麻利流畅,表情也变的更加自然生动。
此时监视器的画面十分热闹,隨著谷峰熟练的顛勺,食材在锅中跳跃,跟镜头之后,轻轻摇摄两旁,色彩鲜亮,画面直观。
“咔!”
“perfect!过了!
赵坤非常满意地喊过,瞅了瞅时间已经快一点了,接著又宣布放饭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