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返京(1/2)
第125章 返京
5月20日,这个在后世具有特別含义的日子,赵坤回到了阔別近三个月的京城“郑老师,您怎么亲自来了?”
一出检票口,赵坤就看到了前来接站的郑老师。
“正好没事,就跟著一块儿来了。”
郑老师握著赵坤的手,满脸笑意,询问了一番拍摄的情况,又和隨同剧组一起回来的北电的同学们一一打招呼。
看到同学们的精神状態都非常不错,郑老师和另外两位前来接站的学校学生处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鬆了一口气。
说起来,北电自78年復学后,还是头一回让一个尚未入编的老师带著二十多个学生去剧组实践学习,而且一走就是將近三个月。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就连青影厂自家投资的电影都不敢这么干。就別如去年谢飞老师拍《本命年》的时候,即便剧组就在京城拍摄,顶多也就是叫几个自己比较看好的学生在剧组参与实践,其实主要就是帮忙干点杂活,真正能够上手的机会很少。
说白了,主要还是费用问题,除了劳务费,器材和胶片都非常精贵,让学生实践,那不是开玩笑嘛!
毕竟青影厂和隔壁的北影厂有的是经验丰富的幕后製作人员。就好比是企业招工,放著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不用,偏偏要招一些尚未毕业的实习生,没有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导致工期延长,损耗率高,这分明就是跟钱过不去。
所以当时赵坤提出来的时候,学校也是文忧又喜。喜的是学生能有宝贵的学习实践机会,同时这么多学生去冰天雪地的东北学习实践难免有些担忧。
为此,在拍摄期间,郑老师和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平时和赵坤一直保持著联繫,生怕出现意外情况。
好在今天总算是把同学们全须全尾都带回了,尤其还听到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起实践期间人人都有上手的机会,令郑老师老怀宽慰。
自己没有看错人,坚持让赵坤留在学校任教的决定无比正確。
当一眾人拖著行李,扛著器材、胶片走出京城火车站,就被站前广场的一幕惊呆了。
原先各种小摊,停满自行车的站前广场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片乾乾净净的广场,尤其中间还建了一个巨大的坛,坛中央竖著一只正在招手的大熊猫。
“盼盼!”
人群中有人喊出了这只熊猫的名字,这就是即將在京城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一一大熊猫盼盼!
算算日期,离亚运会开幕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综合性国际运动会,自84年获得申办资格以来,举国上下都为这次即將到来的体育盛事付出了艰辛而巨大的努力。
赵坤清楚地记得原身在上大学期间,就在国家的號召之下,为筹办亚运会捐了两块钱,也算是为亚运添砖加瓦。
上辈子作为一名90后,他对这一届亚运会的记忆不多,只是在一些影像和文字资料上看到一些有关这一届亚运会的內容。
印象深刻的大概只有,一位十七岁的海南姑娘在举重项目上为中国获得了第一枚金牌,然后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业运会上一共获得了180块左右的金牌,在眾多参赛代表团中遥遥领先,充分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风采。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那位获得第一枚金牌而被家喻户晓的海南姑娘在几年后因“误服”而被禁赛,从此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坐上学校的大巴,在返回学校的途中,到处可以听到《亚洲雄风》的歌声。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这首歌早在今年央视元旦晚会上首次播出之后,立刻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几乎人人都会哼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