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態度(1/2)
“坐吧。”
郑老师示意他坐下,拿起桌上的烟递给他一根。
赵坤双手恭敬地接过烟,扭头看了看外间。
“没事,抽吧。”
这年头大多数都不讲究,居住条件差,尤其像郑老师这种经常晚上在家做案头工作的人,在屋里抽菸是常有的事。
“哎!”
赵坤赶紧拿火柴给两人烟点上。
郑老师吸了一口,样子颇为享受,开口道:“过两天准备回老家了?”
赵坤点头道:“对,邀请函拿到,签证也办好了,正好有时间回老家过年。明天下午的火车,等过完年,到正月初十再过来。”
今年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於二月九日开幕,国內这边七號出发,赵坤打算提前一天来京城,稍事休整后跟著大部队出发。
“过来?也对,你的老家在东北,来京城可不是过来嘛。以前我也常常说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回来。”
郑老师莫名有些感慨,他原籍河南,抗战时期在重庆出生,后在上海长大,北电毕业又回到上影厂工作,直到76年才调到了准备开始復建的北电。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赵坤知道郑老师的这段履歷,小声安慰道:“老师,您的家不是在京城啊。”
“是啊!”
郑老师自嘲地笑了笑。
这时,师母端过来一杯茶。
“小赵,请喝茶!”
“谢谢师母!”
赵坤连忙起身接过茶杯。
“你们聊。”
师母稍稍欠了一下身子,转身进了隔壁房间,十分知书达理。
想想也是,郑老师老家河南,抗战时出生在重庆,胜利后又能回到上海,六十年代能够考上北电导演系,出身必定不凡。那么门当户对的师母自然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坐下喝了两口茶,赵坤本来是想趁机探探口风,结果郑老师主动开口了。
“赵坤,如果让你留在学校任教,你觉得怎么样?”
“能拍电影么?”
郑老师笑了,道:“怎么不能呢,你看我,还有谢飞老师,不一直都在拍电影嘛!”
赵坤跟著笑道:“那我肯定愿意。”
郑老师看著他道:“这件事我跟沈院长匯报过,沈院长的意思呢,是希望你能做出一点成绩,这样更有说服力。”
赵坤听明白郑老师的意思,所谓成绩,就是最好能在柏林拿个奖。
他隨即道:“如果我这次去柏林拿不到奖呢?”
获奖这种事主观性太强,完全看评委的口味,就算再好的作品,谁也不能打包票说一定能获奖。
郑老师对赵坤灵敏的反应,眼中闪出一丝讚赏,手指敲著椅子扶手,沉吟道:“如果没有拿奖,你一样可以留在学校,但不一定能马上拿到编制。”
无非就是做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然后等著转正唄。
当然这里面还蕴藏著一定的风险,留在北电等於是放弃了分配,可万一转不了正该怎么办?
赵坤相信郑老师肯定不会忽悠自己,可这种事不是郑老师能够把控的,为此他想为自己爭取一下。
“郑老师,我肯定愿意留在咱们学校。如果这次拿不了奖的话,我想再证明一下自己,到时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我一定的帮助。”赵坤道。
“你这是打算要拍长片?”
白天亲眼目睹这么多胶片进了北影厂的库房,郑老师一听就明白自己学生的野心。
“是的。”
赵坤很坚决地点了一下头,颇有几分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復返的气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