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两个不同的领地(2/2)
“嗯,继续努力,別忘了傍晚把边哨的水缸再查一遍。”韦里斯点头,语气温和。
谁能想到,一个半月前的他还站在雪地里发愣,不知道“冻土”到底该从哪一层开始挖。
他曾带著家族的官员与工匠,也带了一些物资。
但若只靠那些现在大概无从下手,还在爭论木樑的厚度,或者在为“帐篷该钉在哪块地上”彼此爭吵。
可如今不仅主屋基址已立。
採用赤潮领常用的半地穴式集体构造,地基下沉、墙体包泥、顶部覆土,冬暖夏凉且极度节能。
集体食堂与哨所也搭了起来,甚至小小的“广场”边,还种了几棵从赤潮领带来的矮松苗。
孩子们会在下面追逐、笑声在冰雪未尽的清晨显得格外清亮。
这一切的改变,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是弟弟路易斯派来的援助改变的。
二十名工匠,几乎每人都能独当一面;三名医疗人员常驻,解决了隨行老弱的困扰;
十名后勤官员,把一切事务打理得比家族宅邸还井然:
那位赤潮领派来的年轻文书,更是像半个老师,把《赤潮建制手册》逐页讲给他听,
从民规、配粮到巡逻表,每一项都手把手教到他明白。
这一切的帮助他都记在心里。
夜色渐深,营地已归於寧静。
主屋內火盆微烫,映得书桌上一封尚未封口的信纸泛著暖光。
韦里斯坐在那张由赤潮工匠亲手搭建的木桌前,笔尖在纸上稍作停顿,半响,才重新落下。
他原本以为,这封信是要寄给父亲的。
他在草稿里斟酌了许多漂亮话:地势如何得天独厚、规划如何井然有序、百姓如何初安无忧。
可等真正动笔时,却发现心底最想写的,却是另一封信。
是给弟弟的,那个熟悉的陌生人。
“这份援助,是为了什么?”韦里斯曾反覆这样问自己。
可如今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听著营地外孩童的嬉笑声,他忽然明白,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
无论动机如何,路易斯都確確实实给了他活下去的力量。
那不是施捨。
而是手腕,是判断,是统筹,是一位真正贵族所该拥有的胸襟与气魄。
“真正值得敬畏的贵族。”
这是他在致父亲的信中,这样形容路易斯的。
而写给弟弟的那封信则更加私人。他没有太多哨的措辞,只在结尾认真写下:
“您的恩情,我暂时还不起。但请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还上。无论是以我个人,还是以领地的名义。”
韦里斯轻轻吹乾墨跡,封好信封,放入了第二日將前往赤潮领的物资车中。
夜晚赤潮领的主堡中,路易斯坐在书案前,手中翻著厚重的战备图册,旁侧堆放著一叠新送来的公文。
炉火中炭木啪作响,映得他的侧顏愈发冷峻。
“这封,是来自韦里斯大人的。”希芙递来一封信路易斯略一頜首,接过信时神情未变,唯独指尖停顿了一瞬。
他取起旁边的小刀,划开封口。
很短的一封信,不谈家族,不谈功绩,只谈一件事:
感激。
他读得很慢,字斟句酌,仿佛在从字里行间寻找韦里斯写下这段话时的情绪。
写得並不华丽,甚至带著点年轻贵族的生硬,但里面那份隱隱的诚恳,却瞒不过他。
“果然———”他低声道,“我没有看错。”
路易斯的目光落在最后一句“总有一天我会还上”。
眉眼间淡淡地舒展出一丝笑意。
不是欣慰,不是欢喜,是那种下棋人看到关键子落稳的淡然满足。
韦里斯·卡尔文,应该是个好领主,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
这就足够了。
这封信对他而言,远不只是情感上的肯定,更是三重策略成果的验证:
一、政治上,韦里斯的迅速稳定代表了“亲赤潮派”的第一次成功输出。
日后若召开郡守会议,雪峰郡內將不仅仅是他孤身倡议,而多了一位实际“治理成果”的盟友二、军事上,韦里斯领地位於雪峰北侧外缘,河谷通道旁,是天然的防御节点。
如今营地成形,等於悄无声息地將一枚“楔子”打入北方与雪誓者缓衝地带。
未来一旦北境再起战端,这里可以作为补给中继、警戒哨点,甚至是撤退迴廊的第一节点。
三、制度上,他通过支援的方式,悄然输出了赤潮领的建设模板:从地穴式集体房到《简化民规》,从物资统筹到帐册登记。
一切援助,实则是一次赤潮治理体系的完整演练与试点复製。
若將来需要將治理模式推广別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