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郢陈叛事(1/2)
第75章 郢陈叛事
淮阳郡,治所郢陈(今河南周口)。
郢陈本名陈,郢为楚国国都之名。
然,隨秦军南扩,攻城略地,楚顷襄王不得已迁都於陈,是以陈地更名为郢陈。
三年前,秦再度兴兵,攻略得郢陈之地,楚不得已再度迁都寿春,是以如今,这里已经是,秦国地盘。
天色將晚,宵禁將至。
淮阳治所郢陈的城头上,守城的城卒,已是逐一点燃篝火,准备关闭城门。
忽听远远车轮滚滚声响,三驾双马车乘疾驰而来。
“且慢关城门!”
驾车车夫高声喊道。
秦城卒举起火把,神色已是略微慌促,舆镶铜片,马披革甲,此是战车!
身后更有二十骑,皆虎狼之气,不是善茬!
“来者何人!”
一边高声呼喝,一边指挥城下城卒赶紧关门!
眼见城门將闭。
车夫情急之下,唯有大喊:“丞相昌平君在此!且慢关门!”
丞相?
昌平君!
一听这个名字,城卒立刻是犹疑了!
城下左右,更是窃窃私语,喧声不断。
昌平君熊启!
这些成卒,皆是淮阳郡各乡里徵发而来。
秦地其余人或许不知,但身为楚国旧地旧人,自是人人皆知,秦朝堂上,有位楚人丞相!
城门关闭速度立刻是慢了。
马车上,昌平君熊启注目到城门关闭速度减缓!
心中微微鬆了口气。
郢陈,楚国旧地也!
楚人民心之所向。
是故—
大事可成矣!
车夫开始勒紧韁绳,颈勒住马脖,马车速度缓缓降下,停在城门口。
后续车马亦是令行禁止,隨叫隨停。
不多时,守城屯长已是急匆匆赶下。
“见过贵人!”
昌平君没有下车,只是挥挥手,车夫並不先取验传,而是郑重从车上取下一桿铜杖牛尾的旌节,立在车畔。
守城屯长立刻半跪在地。
“此番入城,丞相有机密要事待传!尔归去后,务必约束下属,不可泄露丞相行踪!”
屯长赶紧回道:“是!”
车夫方才取了验传,交给屯长查验。
“大人,请过城门。”
车乘队列缓入城中,昌平君坐於敞篷马车上,眼看郢陈故地,巷道交错,顿生几分恍惚。
略微昏晦的天光中,郢陈一幕幕熟悉的风光歷歷在目。
郢陈是楚顷襄王时迁都的,距今不到五十年,是以昌平君,自小出生长大之地,正是在此郢陈。
只是前往秦国为质子后,他回来的次数,便已是屈指可数,此时更生出绵绵不绝的近乡情怯之意。
然——.
下一剎,血浪滔天,伏尸百万!
无数惨死的楚人冤魂,突然从这片旧楚之地下蜂拥钻出,密密麻麻扑拢过来,匯聚在他的车马之前!
断肢残臂、残缺头颅、喷涌的鲜血,顷刻將他淹没!
昌平君脸色骤然蜡白,大口大口喘息。
“秦王—秦楚本为一家,你亦是楚人的女婿!
“为何一意灭楚,为何一意灭楚——”
自那日从仙国回秦之后,熊启日日都会做相同的噩梦。
漫天的血雾,悽厉的惨叫,止也止不住的残暴镇杀—
以及那句绝望悽厉的,亡秦必楚!
是以,他已在心中,做了一个艰难的,不计生死的决定。
“暴虐之秦,强梁之秦!
“秦王政,我不会让你得逞!亡秦必楚,亡秦必楚啊!”
车马相隨,很快行至,郢陈东,郡尉考的宅前。
这次假借风疾,趁著秦王去仙国的机会,他带著一家老小、心腹兵卒,即刻逃离了咸阳,已经没打算再回去。
秦人能迎仙,楚人不能?
楚之风尚,比秦更高百倍!
仙君对秦,並无特殊优待!
只需说服楚王,共以仙国为尊,秦国,便不敢灭楚!
秦人残暴,仙国平和,楚与仙国,方才更为般配!
甚至,若楚国能,得到仙国支持未必不可取秦而代之,成一统天下之霸业!
昌平君深深吸了口气。
秦王残暴,楚王多疑。
为得楚王之信任,他也只能,不顾君臣恩义,策动郢陈淮阳的旧楚父老,共反暴秦,
献城回楚了!
淮阳郡守是秦人,但郡尉考,本就是跟他相识的楚国故人,在郢陈淮阳一代,声望极高。
当初,也是他举荐考,任淮阳郡尉,安抚旧楚之民。
三年来,考与他常通书信,二人时常谈起《离骚》、《九辩》,引以为知己。
而今,有考的威望,和他的丞相权柄,今夜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郡守权柄发动楚国旧民,重新归楚!
“然后,再以楚国迎仙特使之身份,重回秦国—”
熊启万分期待,与秦王再见时,当是何等光景!
压下逐渐激亢的心情,车马停在考宅门前,熊启遣车夫前去问话。
不一会儿车夫归来:“主人,对方请我们从侧马门入。”
熊启点点头,正门有槛,马车无法进入。
只是,考,不应亲身出来迎接吗?
情况紧急,这个念头,只在他脑中闪烁一瞬,当即一行三车二十马,便转道侧边,从马房门入。
二十匹马动静不小。
所幸考身为郡尉,魔下部曲数量不少,很快有人將三辆马车、二十匹马,妥善安置。
天色已渐渐昏暗下来,正是月末,是以天中不见月,光阴黯沉。
不知是否熊启的错觉,今天的夜色,似乎尤其黑暗一些,伸手不见五指,向前过一丈,便已是黑纱笼罩,什么也看不见。
很快有专人提著纱灯前来,引昌平君,和他魔下兵卒、老小,各往不同之处。
“大人,请跟我来。”
一盏纱灯开路,晦暗昏沉的亭廊中,昌平君跟隨侍者向前。
打从一入郢陈开始,考心中便始终盘算著,如何夺取郢陈、淮阳郡,如何说服楚王,
共同出兵协防接下来秦国的反扑。
然,隨著那一盏飘荡的纱灯,左右摇晃,將廊中木柱印照得鬼影闪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