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教科书般的中式科幻(1/2)
第377章 教科书般的中式科幻
“啊——!!!!”
一声绝望的嘶吼终於从王磊的胸腔炸裂出来,最悲戚的莫过於他了,这一刻他甚至有种自暴自弃的想法。
但..—
“王磊!”
刘启的吼声透过公共频道炸开,盖过了风声和王磊自己的喘息:
“你看看外面!木星还在那!地球还在下坠!杭州没了,可三十五万不是终点!”
他另一只手指向车窗外,那占据了几乎半个天空的恐怖巨眼一一木星红斑仿佛一个嘲讽的旋涡,冰冷地注视著这颗即將撞向它怀抱的蓝星。
“苏拉威西!”
刘启几乎在咆哮:
“任务变更!苏拉威西是离我们最近的发动机之一,必须儘快重启,將地球推离!这是唯一的希望!”
这个消息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心上。
王磊的动作僵住了。
他布满血丝的眼球转动,顺著刘启的手,再次看向那如同地狱催命符的巨大星体。
麻木的心臟被这句话狠狠刺了一下,重新泵出生涩滚烫的血液。
是啊,命令还在,坐標还在.———地球,还没死!
“上车!”
王磊的声音嘶哑,却恢復了军令的严峻味道。
绝望瞬间升级,从“拯救一座发动机”变成了“拯救整个星球”。
而目標,苏拉威西,看似是唯一的灯塔,路途却远在天边。
冰原之上,无数裂谷阻隔,残骸堆积如山,
运载车艰难绕行,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木星那巨大的红斑在车窗外无声地膨胀,如同一只冷漠的巨眼凝视著它的猎物。
频道里,杂音渐多,各个方向的呼號断断续续地响起。
“...雅加达三號发动机重启成功!”
“报告...墨西哥城五號点火...成功!正在稳定运行!”
“休斯顿...休斯顿地下城入口打通...正在护送火石进入...预计15分钟...“
大量的成功的消息在公共频道响起,但也並非全是好消息。
“.三號救援队—遭遇巨型冰崩全队—全队覆没!重复—全队牺牲!”
“曼谷分队车辆故障—无法前进尝试步行目標发动机“
“开罗支援点燃料耗尽—请求—“
有成功自然也有失败。
每一个冰冷播报的背后,都是一支像他们一样的救援小队,在接到相同的命令后,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而后消逝在这片绝境中。
只是现在没有人能估计上这些,
他们的名字或许永远不会被铭记,他们的终点可能只是离发动机还有数十公里的无名冰谷,他们的牺牲甚至未能靠近任务目標半步一一这便是救援的残酷真相。
为了一丝渺茫的希望,无数生命被投入深渊,如同將水滴泼进熔岩,只为期待一个微不足道的连漪。
许多牺牲,从这个角度看,是那么的“毫无价值”一一他们没有到达预定地点,没有完成既定程序,没有留下任何改变局面的遗產,只是在冰冷的数字上徒增了伤亡。
车厢內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歷经千辛万苦,凭藉著救援队员们前赴后继地探路、维修,残破的“747”车厢勉强接近了苏拉威西发动机庞大的入口区域。
然而·—.
车厢剧烈摇晃著。
技术员李一一死死盯著面前屏幕突然稳定下来的某个信號源,不可置信地喊了出来:
“队长!刘启!苏拉威西...苏拉威西发动机!能量读数確认!它...它已经重启成功了!”
车厢內瞬间死寂。
王磊死死盯著屏幕上那代表苏拉威西发动机的、重新亮起的蓝色標誌。
没有狂喜,没有激动,只有一种更深沉的东西沉淀在他眼底。
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乾涩,带著一种近乎认命的残酷清醒,他提到了一个名词:
“饱和式救援看来有队伍比我们更快。”
他仿佛在咀嚼这句话里的苦涩与无奈一一他们没有救下杭州,但希望的火苗,在別处,没有被掐灭。
看著这一幕影厅里不少观眾已经有点蒙了,他们看的这是主角团没错吧?
现在电影早已过半,整个主角团已经死伤眾多,但从结果上看———他们近乎一事无成。
是的,一群什么事都没有干成的人被他们认为是主角团,好像只是因为恰好有一台摄影机对准了他们。
饱和式救援在电影时时刻刻的体现,这一刻——-带给了《流浪地球》纪录片一样的真实感。
从结果上看,如果不存在主角团,整个剧情似乎都不会產生一点变化,那他们的意义何在呢?
为运送火石、抢修发动机、打通道路等目標,超过十支像cn171-11这样完整的救援队在路途的意外、塌方、极寒中宣告全员牺牲,许多人牺牲时离苏拉威西尚有千里之遥。
在各发动机重启任务现场,为突破阻拦、手动操作而殉职的战士、技术人员,超过百人。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鲜活生命戛然而止的悲剧。
他们的身份模糊,他们的面容消失在寒夜和烈焰中。
许多牺牲,从任务完成的直接目標看,是“毫无价值”的一一他们没到达目的地,他们的努力未能阻止特定发动机的永久停摆,他们的付出在最后一刻似乎归於泡影,甚至死於意外而非对抗。
这正是饱和式救援的苦涩內核,它不计较单点的成败得失,它用庞大的伤亡数字作为祭品,只为换取亿万分之一成功的可能。
然而,他们的价值,在数字之外。
正是这无数的“无价值”牺牲所组成的“饱和”量级,才最终撑到了那“有价值”的一刻。
是他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倒下,都如同刘培强点燃木星前刘启尝试点燃发动机一样,虽未完成最终目標,但匯聚成了人类面对灭顶之灾时永不放弃的精神洪流。
无数不知名队伍的牺牲,则印证了命令的下达並非孤注一掷,而是人类文明在整个赤道上发出的总攻號角。
当劫后余生的人们仰望重新恢復稳定的星空,当韩朵朵在地下城新家的窗户上贴上“家”字的剪纸,当发动机的蓝色光柱刺破冰层刘启沉默地推开车门,踏上被推离木星后逐渐恢復平静却依旧严寒的大地时一一冰原之下,是无数沉默的基石。
那些“无价值”的牺牲,恰恰铸就了人类在这冷酷宇宙中挺立不屈的价值丰碑。
这,正是中式科幻的內核:
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不是在於规避牺牲,而是在於面对浩劫时,以千万生命之重託起的民族脊樑,以集体的饱和衝击为代价,换取种族延续那一丝珍贵的星火。
希望,从来都不是廉价的,它是人类用意志、智慧,以及无数的“无意义”牺牲灌溉出来的奇蹟之。
洛珞在整部电影里改动了一大堆东西,但这看似最不被观眾所理解的,完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这一剧情,他却纹丝未动。
为的就是完整的呈现这一复杂的情感传递。
然而,电影中的人们就没有观眾这份閒心,静静的思考了,这份短暂的复杂情绪甚至没能在车厢內蔓延开来几秒。
巨大的失落和绝望笼罩了整个救援队,也笼罩了地下城和空间站“领航员號”上所有倖存的人类。
因为苏拉威西的引擎孤独地咆哮著,却无法改变行星的最终轨跡。
此刻根据播报,整个地球的推进式行星发动机已经启动了71%,转向发动机已经启动了100%,
然而·还是於事无补。
苏拉威西发动机那標誌性的蓝色光柱再次刺破苍穹,如同地球投向木星的一抹倔强而绝望的挑畔。
然而,指挥中心巨大的主屏幕上,那些冰冷跃动的数字,如同死神的判决书一一地球与木星的距离仍在不可逆转地缩小。
赤道转向发动机阵列爆发出的宏伟合力,在木星那令人室息的庞然引力场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那巨大的红斑,像一个贪婪而冷漠的巨眼,无情地吞噬著渺小星球的轨道,將它拉向万劫不復的深渊。
刚刚经歷了重启苏拉威西短暂振奋的全球人类,心再次被冰冷的恐惧紧。
地下城中,绝望的哭喊声、压抑的祈祷声混成一团。
地表上,刚刚点燃希望之火的救援队员们看著头顶越来越近、占满半个天穹的木星红斑,被一种末日降临前的巨大无力感淹没。
刘启扶著韩朵朵,在刺骨的寒风中抬头,那巨大、压迫感十足的木星仿佛下一秒就要碾碎他们频道里,王磊疲惫而沙哑的声音响起,带著一种近乎悲壮的平静:
“各小队报告位置尽一切可能就近进入掩体享受最后的时光吧。”
牺牲了刚子、韩子昂,拼尽全力抵达终点,却发现终点並非希望,而是註定的终结。
这比任何战斗中的死亡都更令人室息,
而在全球联合政府指挥中心,刺耳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红光扫过每个人苍白僵硬的脸。
“所有地球公民,这里是全球联合政府最高指挥中心。”
“根据最新监测及推演数据確认,『流浪地球”计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儘管转向发动机已全部启动,推进发动机亦启动超过70%,但木星引力场强度远超所有模型预期。”
指挥中心內的科学家们低下头,有人握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地球—已无法挣脱木星引力捕获,坠入木星已成为无法更改的结局。”
屏幕上,巨大的倒计时数字跳动著:
“距离最终接触—还有大约七天时间。“
“在这宝贵的时间里,联合政府呼吁所有公民:放下不必要的劳作,停止一切可能加剧社会混乱的行动,就近,寻找安全的庇护所,或者回家。“
“回家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