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我跟你很熟吗(1/2)
一路上欣赏司机炫酷的嘴技,倒也很有趣。
直到天快黑尽,终於抵达峨影正门。
这个年代影响力比较大的电影厂共有八家,峨影就是其中之一。
峨影厂於1958年由邓公提议建厂,诞生於1959年,厂牌是由郭沫若先生题词,现在还悬掛正门边,顶端还有一颗红五角星,特別亮眼。
它也是西南地区的核心製片厂,最出名的作品就包括《焦裕禄》。
在座有点年纪的各位,都应该被学校和单位几度包场的老焦,深深支配过……
车到门口还没停,郑午的视线就下意识的往厂门口遛了一圈,並没看见弥勒佛韩三爷。
也就是年代文里著名的npc——韩三坪同志。
当然他也没失望,毕竟人现在是副厂长,公务繁忙,自己这个不入流的野生编剧,还不够格让他亲自出迎。
没看到韩三爷,郑午倒是看到一络腮鬍汉子等在路灯下。
此人领口上还掛著一副骚包的蛤蟆镜。
郑午刚下车,他就走过来,伸出手,热情的自我介绍,“是郑午同志吧,你好,我是峨影编剧罗星,欢迎来到成都,欢迎来到峨影。”
“罗老师,您好。”
郑午握住他的手用力摇了摇。
这傢伙三十出头,略黑略胖,圆脸,微乱的寸头隨意支楞著,和他的络腮鬍子相得益彰,整个人糙得很有艺术家气质。
他是峨影厂的主力编剧之一,作品很多,今年就有他担任编剧的电影上映,片名《毛泽东的故事》。
嗯,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三爷。
罗星凑近了又把他上下一打量,“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也不算年轻,今年都21了,要搁旧社会,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哈……说得也是。”
玩笑一开,两个陌生人立马亲近了些,罗星笑著道,“你坐了这么几天的火车,肯定累了,天色也晚了,走,我带你简单转转,认个路。”
“那就有劳罗老师。”
郑午在绿皮车上足足挺了快60小时的尸,挺得腰酸背痛,正想多走走,脚步轻快的跟了上去。
峨影厂占地很广。
里面的布局和各大电影厂大同小异。
这个年代峨影集团还没有成立,峨影集团的大楼也还不见踪跡,进大门迎面就是砖砌的主楼,刷著白灰,是这片区的地標式建筑,俗称小白楼。
主楼后面是三座摄影棚,其余的录剪楼,冲印楼,化妆楼,道具楼,宿舍,招待所,等等,全散落在茂密的绿植里。
郑午最喜欢的就是那栋才两层的化妆楼。
很朴实的砖砌小楼,就那样静静的掩映在红柳绿当中,绿植枝繁叶茂的,没怎么修剪,带著丝隨性的野趣,路灯昏黄,也掩饰不住它们的生机盎然。
时不时就有一枝红遛出墙来。
就像美艷少妇在倚门卖俏。
跟著他转了一圈,遇到不少出来遛弯的工作人员。
老的拿著大蒲扇,一步一摇,少的叼著汽水,一步一口,看著都很是悠閒,完全不像赶著去投胎的深圳人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罗星嘴甜,看到熟人就招呼:“刘老师,散步?”
“嗯……这位小年轻挺面生啊。”
罗编辑就把他拉过来介绍,“小郑,这是刘洪导演,刘老师,这是新来文学部改剧本的郑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