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剧透歷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 第867章 朝廷为何收粮食布匹,而不是收钱?

第867章 朝廷为何收粮食布匹,而不是收钱?(2/2)

目录
好书推荐: 渣夫带青梅產检,辛小姐离婚独美 苦修赎罪三年,和离后全家悔哭了 锦鲤奶团踹飞渣爹后,全家旺疯了 被吃绝户惨死,全家跪求我原谅 病娇皇叔別装死,神算王妃有喜了 紓春 你退婚找白月光,我成仙帝你哭啥! 我来自上界帝族,把天骄当狗杀很合理吧? 种田后,我单开了一本族谱 大明柱国:从清廉知县开始

【但咱中国铜矿少啊,每年新铸的铜钱跟不上经济发展。】

【相当於市场上钱不够用。】

【这就是通货紧缩。】

【你想啊,市面上有100斤粮食,只有50文钱。】

【那每斤粮食只能卖0.5文。】

【要是朝廷收10文税,就得卖20斤粮。】

【但要是朝廷硬发大钱,比如把一文钱当十文,或者减轻铜钱的重量。】

【马上就会报復性通胀,物价飞涨,老百姓更惨。】

【转折点在明朝中后期。】

【大航海时代来了,西班牙人从美洲挖的白银。】

【还有日本的白银。】

【哗哗流进中国。】

【白银成了主流货幣。】

【市场上钱一下子多了,甚至有点“通货膨胀”。】

【钱不值钱了,粮食布匹反而值钱了。】

【更重要的是,明清时候城市热闹起来了,商业发达起来了。】

【做买卖的、手艺人越来越多。】

【这些人不种地,得买粮食吃。】

【市场需求上去了。】

【流通畅快了。】

【以前是“农民卖粮没人买”,现在是“市民排队抢著买”。】

【供大於求的问题解决了。】

【老百姓卖粮换钱也容易了,自然不怕收货幣税了。】

【这里面还有个隱藏逻辑:实物税靠的是“自给自足”,老百姓种啥交啥。】

【货幣税靠的是“商品经济”,得有人买有人卖。】

【明清以前,大部份人自己种地自己吃,市场就那么大,突然让卖粮交税,可不就砸手里了?】

【明清以后,分工细化了,有人专门种地,有人专门经商,货幣税就成了顺水推舟的事儿。】

【总结一下:古代收粮还是收钱,核心就看两点。】

【老百姓手里有没有钱。】

【市场上有没有人买。】

【唐宋时候百姓钱少、市场买的人少。】

【收税要钱就是逼老百姓当流民。】

【明清时候钱多了,市场上交易的人多了,收钱反而更方便。】

【这可不是朝廷拍脑袋决定的,而是跟著经济形势走的。】

【经济基础决定嘛!】

视频播放的同时,网友们也是疯狂討论。

《终於知道了,古代不收钱的根本原因,是没钱收?》

《也有收钱的,但大部分时期都是实物为主。》

《古代朝廷也不傻,都是被现实鞭打而来的,而不是靠脑子想出来的。》

《古代普遍都是重农抑商,不是没有道理的。》

《交易效率和生產效率都太低了,所以收实物税。》

《朱重八:我不信。》

《明朝的经济一路恶性循环,得赖老猪的洪武草纸,导致后面朝廷都没法印钱。》

《粮食才是硬通货,古人收粮是有道理的。》

《萧菩萨:不用大铜钱,那就用我铸的铁钱吧。》

《相比之下,一条鞭法也只能说有利有弊,算是成功,但也並非完美到能吹上天。》

而天幕外。

汉朝。

正在谋划更多搞钱方法的刘彻,双眼紧紧盯著天幕。

看到唐德宗时期两税法时,刘彻一开始还觉得很不错。

能让国库富裕起来。

结果看到后面,因货幣税导致百姓困苦的场景,刘彻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道:

“这收税之道,竟如此复杂。”

“货幣税虽於朝廷一时便利,却让百姓负担剧增,如此下去,民心必失。”

“我大汉赋税即使变革,看来也得谨慎。”

刘彻又问桑弘羊道:“你看这两税法,对我大汉可有借鑑之处?”

桑弘羊微微摇头。

“这两税法,看似简便,实则对百姓不公。

“我大汉向来以农为本,稳定实物税,切不可隨意变更,动摇国之根基。”

刘彻点了点头,不再多想。(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淋湿夏夜 我可以吻你吗 茵果(np) 善怜封神记 我被卖给触手当繁衍工具 西瓜汁(校园1v1) 昼夜觊觎 白茶皇后 要姐姐哄 我怎么被男妖精缠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