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最强皇二代!大汉明帝!(1/2)
新的天幕开始播放。
【在中国歷史上,“皇二代”往往是个高危职业。】
【许多二代们要么活在开国父亲的阴影下碌碌无为,要么骄奢淫逸把江山败光。】
【总览下来。】
【皇二代们的形象可谓千差万別。】
【有的在父辈的庇荫下骄奢淫逸,沦为歷史的笑柄;】
【有的虽心怀壮志,却因种种局限难以施展抱负。】
【然而,有一位皇二代却脱颖而出,】
【他以非凡的智慧、果敢的决策和勤勉的为政,在东汉的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汉明帝刘庄。】
【他不仅完美继承了光武帝刘秀的政治遗產。】
【更以雷霆手段整顿吏治、开疆拓土,一手缔造了“明章之治”的盛世局面。】
【这位十岁通晓《春秋》、十二岁智破“度田案”的天才少年。】
【如何在登基后以铁腕治国?】
【他又为何被后世史家誉为“东汉真正的奠基者”?】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最强“皇二代”的传奇人生。】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著这段天幕的开头部份。
对於汉明帝刘庄,李世民自然是並不陌生,也非常的欣赏和认可。
但是看到皇二代这个词。
李世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
於是李世民半开玩笑的说道:
“最强皇二代?”
“可是天幕之前,不是也曾经多次的夸耀过朕吗?”
“说朕的功绩很大。”
“难道在天幕看来,朕的功绩还是比不上汉朝的明帝?”
李世民也只是开个玩笑说说。
但在李世民的一旁,魏徵倒是真就分析了起来,然后说道:
“陛下,您虽然名为皇二代。”
“但一生功绩与开国之君无异。”
“这一段天幕。”
“他们所说的皇二代,可能是专门指继承社稷的二代。”
“而陛下您,大概率是被归为开国之君的。”
天幕继续。
【刘庄,字子丽,原名刘阳,於公元28年出生在常山郡元氏县。】
【他是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的第四子。】
【阴丽华是谁?】
【她是刘秀的初恋,更是歷史上著名的贤后,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千古名言,说的就是她。】
【刘庄从小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
【史载他“容貌壮丽,应对敏达”,十岁就能精通《春秋》。】
【要知道,《春秋》言辞隱晦、寓意深刻,即使对於成年人来说,理解起来都颇具难度。】
【而小小年纪的刘庄却能领悟其中要义。】
【这让光武帝刘秀大为惊讶,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
【十二岁时更在著名的“度田案”中一鸣惊人。】
【当时,官府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应,为了保证国家税收和稳定,光武帝下詔令各州郡进行检查核实。】
【各州郡的官员派使者进京匯报工作。】
【刘秀在查看陈留郡官吏的简牘时,看到上面写著“潁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这让刘秀一头雾水,不明其所以然。】
【於是,刘秀询问陈留吏,陈留吏却坦言自己也不清楚,只说是从长寿街上得来的。】
【就在眾人都摸不著头脑的时候。】
【年仅十二岁的刘庄站了出来,一语道破天机。】
【他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如何核查土地呢。】
【刘秀好奇地进一步追问,为何河南与南阳不能问?】
【刘庄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河南是京都所在,南阳是父亲的家乡。】
【这里有太多皇亲国戚和亲近的官僚,他们的田地住宅必定会超过规定,所以根本没法认真核查。】
【刘秀听后,半信半疑,令虎賁將领再次询问陈留吏。】
【结果陈留吏的回答和刘庄如出一辙。】
【经此一事,刘秀对刘庄愈发喜爱,认定这个儿子有著非凡的见识和洞察力。】
【如果说少年聪慧只是刘庄的“基础配置”,那么他的政治天赋则在平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建武十七年,刘庄被封为东海王。】
【此后不久,单臣、傅镇等人发动起义,占领了原武城,还劫持了城中官吏。】
【刘秀派臧宫等將领率兵围剿,然而原武城易守难攻,官兵们久攻不下,士兵伤亡惨重。】
【刘秀召集眾人商议对策。】
【眾人大多主张悬赏攻城,企图以重赏激励士兵奋勇向前。】
【这时,刘庄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
【他认为不要將城池围得太紧,应该让叛军有突围的机会,待他们逃亡溃散后,只需一个亭长就足以对付他们。】
【刘秀採纳了刘庄的建议,结果正如刘庄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很快就被平定。】
【这场胜利让刘秀彻底认定了这个儿子的接班人地位。】
弹幕也是纷纷看乐了。
《围师必闕,可以啊。》
《以刘秀的军事能力,这事还用商量?》
《刘秀能不知道啥办法吗?考验儿子呢!》
《这是给儿子积攒威望。》
《那意思在这里,刘庄就基本已经內定要成新太子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