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贸易(1/2)
第95章 贸易
金矿的事情瞒不住人。
因此老头做了两手准备,他打算先在这里待一段时间,然后再联繫官府。
他们这些淘金者虽然是为了金矿而来的的亡命徒,但是他们可不是什么亡命徒,人为財死鸟为食亡的事情他们可不干。
先捞第一笔,然后再上报官府,这是他们的想法。
不过想法很美好,短短三天之后,他们就遇到了新的淘金队伍,老头和眾人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去官府上报自己的发现。
於是辽东巡抚收到了消息,立刻上报京师。
当然,在这之前,整个辽东地区都开始沸腾了。
不止是各地的淘金者,就连辽东本地人都顺著这股舆论风气开始去深山老林里面找金子。
那可是金子。
找到金子的消息对於刺激性最大的群体就是淘金者了。
这直接导致大量的淘金者打算拼一拼,搏一搏,朝著建州乃至更远的地方探索。
他们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去,是机会最好的时候。
至少现在战爭还没有结束,各地都有官军出没。
这个时候行动反而安全。
战爭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主力会战的失败不代表女真就彻底完全了。
这是两码事。
如松锦大战,满清虽然打败明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面,满清派出所有军队疯狂追杀明军的残兵败將。
无数的明军被包围在各种山脉以及河边,然后被一一歼灭。
追击战比会战还要重要的多。
如土木堡,英宗最大的贡献就是被俘虏,这直接导致了瓦刺放弃追杀明军。
甚至为了保证明军不抢走皇帝,瓦刺甚至去了塞外。
这直接导致大量的明军存活,真正战死的明军不到五分之一。
这也是北京保卫战大明能够有如此多兵力的重要原因。
又如拿破崙第一次战败下台就是因为在之前的一次的战爭中虽然战胜反法联军,但是却没有进行追杀,让反法联军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比较戏謔的是,在这场战爭胜利的时候拿破崙是打算下令追击的,但是一枚炮弹落入他的身边,直接打死了他的一位將军,这让拿破崙神情恍,没有下令。
间接的导致了拿破崙后来的失败。
因此这段时间的辽东,虽然建州女真正在疯狂的逃跑,但是辽东的明军也在疯狂的追杀。
后世有一个说法,说什么明军没办法打大规模的战爭。
这话对也不对。
不打大规模战爭不是什么明军失去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而是明军就没有大规模战爭的机会。
事实上,大明大规模战爭的次数並不少。
打西南,隨便一次远征就是大兵团作战。
甚至东南沿海的倭寇,面对几万人入侵的时候,也算是大规模作战。
嘉靖年间后期的时候,南方个別穷山恶水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数千、乃至数方规模的流寇,这些都算是大规模作战。
至於北方,明军就没有机会去进行所谓的大兵团作战。
谁和你集结兵力打?
凭什么和你打?
对於蒙古人和女真人而言,他们有著明军无法比擬的机动性优势,疯了才会主动和明军硬碰硬。
他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那就是疯狂的进攻。
找大明的长城防线的薄弱处,疯狂进攻,然后烧杀抢掠,根本不需要什么大规模会战就可以有无数的战利品。
毕竟真要消耗起来,整个蒙古草原才多少人?
有一千万吗?
大明呢?
人口早都上亿人口了。
大明的营兵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机动性,只有职业的军队才能应付蒙古人的来去袭扰的战术,因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营兵才能千里驰援。
要知道,这种支援是需要快的,而且还能立刻作战,这对於土兵的体力要求非常高。
在漫长的拉锯防御战中,大明的军队为此摸索了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就是化整为零,蒙古人既然是小规模部队袭扰,那么明军也分为小规模部队。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大明的基层军官的指挥权是相当大的。
大明军官只是政治地位低,但是指挥的权力其实並不小。
对於游击之类的军官而言,他们已经有能力可以独立领兵作战,甚至可以自已决策,到了明末甚至敢不听从总兵的號令。
换而言之,大明到了后期不能打大规模战爭的原因对也不对。
不是因为什么经验问题。
而是从制度上就不適合打总体战。
军队赋予基层的自主决策权太大,因此明末每次会战的时候总有人擅作主张,要么做出错误的决策,要么就是临阵逃跑,连累所有人都死。
不过对於目前的大明帝国而言,这种制度还是够用了。
开玩笑,嫌弃这种制度的前提是你真有实力和大明硬碰硬。
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非常离谱的势力。
至少现在的女真不配,现在的建州女真更不配。
在主力丧尽的情况下,大明这套制度追杀起来那是真的有效率。
建州女真的村落、小镇、山寨,都有大明的各级军官去负责。
当然,大明毕竟不是满清,对於顽固抵抗的人自然是杀无赦,但是对於普通人,朱翊钧还是心善的。
只是强行迁移。
除此之外就是抓捕一些刺头去辽东挖矿。
这个年头大明是真的缺少矿工。
这年头矿工赚的是玩命的钱。
矿工比后世的血汗工厂还要离谱。
这是真的拿命燃烧。
京师,
紫禁城,乾清宫朱翊钧接到了辽东发现金子的消息。
“天佑我大明啊。”
朱翊钧欣喜,这可是大好事。
因为发现金子的人发现的可不是什么金矿,而是金沙。
这代表那一条河流都可能有金子。
天知道这会吸引多少人。
“让辽东巡抚好生处置这件事情。”
朱翊钧对著孙德秀嘱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