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心学之辩(1/2)
东湖书院坐落於青山绿水之间,院內古木参天,檐下风铃轻响,藏书楼內书卷泛黄,散发著淡淡墨香。秋日午后,我与张文远、李铁牛、王守礼聚於藏书楼,手中捧著《传习录》,为翌日的辩论会做准备。
张文远推开窗,秋风拂面,他皱眉问道:“悟清兄,阳明先生言『知行合一』,可为何世人多知而不行?”
我放下书卷,沉吟道:“子明兄,知而不行,或因心志不坚,或受外物牵绊。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修心之道,正在於此——时时自省,方能知行相合。”
李铁牛拍案笑道:“林兄弟说得好!修心如登山,知是路径,行是步伐,缺一不可!”
王守礼却摇头:“世事如棋,心乱者眾,如何能日日自省?”
我微微一笑:“守礼兄,乱中求静,方显心性。儒道之学,皆教人澄心静虑耳。”
正议论间,一位鬚髮如雪的老者缓步走入藏书楼,他是书院资深导师陈老先生。他目光扫过我们,頷首道:“诸位学子,辩论將至,可有心得?”
我拱手道:“陈老师,学生正研读《传习录》,欲明『知行合一』之真諦,望不负明日之爭。”
陈老先生捋须笑道:“好,心学之道,重在体悟。明日以理服人,莫逞口舌之快。”
我恭敬应是,心中暗下决心。
翌日,讲堂內座无虚席,檀香裊裊,学子们衣冠整齐,神情肃穆。辩论会由书院学正赵子昂主持,他面容俊朗,目光如鹰,素有“书院第一才子”之称。今日辩题为“知行合一之实践意义”,气氛紧张而热烈。
赵子昂率先起身,声如洪钟:“诸位,阳明先生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然在下以为,知乃心之根本,行不过外在之形,故知重於行。”
言罢,他环视全场,嘴角微扬,似有挑衅之意。台下学子议论纷纷,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我深吸一口气,起身反驳:“赵兄之言,恐有偏颇。知与行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若知而不行,则为空谈;若行而无知,则为盲动。”
赵子昂冷笑:“林清扬,你不过新入书院,焉能深諳心学?知乃根本,行乃枝叶,本末不可倒置。”
我正色道:“赵兄,阳明先生有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本是一体。知而不行,非真知也。”
赵子昂脸色微变,强辩道:“世人之知,常超出行,知行岂不可分?”
我摇头:“知超出行,乃心性不坚,非知行可分之证。吾辈,当以知导行,以行验知,方能致良知。”
此言一出,台下掌声如雷,陈老先生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讚许。赵子昂恼羞成怒,厉声道:“林清扬,休要巧言令色!心学之道,尔等浅薄之人安能领悟?”
我淡然道:“赵兄何须动怒?辩论为求真,非爭胜。若有理,自当以理服人。”
赵子昂冷哼一声,拂袖退场,辩论会以我的胜利告终。然我心中明白,此举或已得罪赵子昂,日后须多加小心。
辩论会后,我独自行至东湖边,湖面波光粼粼,远山如黛,秋风送来阵阵凉意。方才的激烈爭辩让我心绪难平,我席地而坐,欲借湖光山色平復心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