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西宁(2/2)
这人分外眼熟。
许是……
宋厨娘的老主顾,京城被贬的那个刑部郎中啊。
……
林江下了马车,跟着这位曾经的刑部郎中一路前行,余温允则牵着马车走在后方。
他们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齐志诚现在正住着的地方。
是一户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小宅,若要硬说和周围宅邸有什么不同,若是硬从这小宅邸当中寻何处同其他地方不同,只能说其门口打理的更加干净,甚至挖开了沟槽种上了朵。
倒是颇有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模样。
等到门口之后,江浸月和一二三也下了车。
当这位原本的刑部郎中瞧见江浸月之后,他脸上也是露出了惊讶表情,立刻向着江浸月行礼:
“江捕头,许久不见。”
“当真是许久不见啊,齐志诚郎中。”江浸月特地把齐志诚的名字说全了。
当时在京城之时,林江一直未询问这位刑部郎中的姓名,江浸月把对方名字说全其实也算是给林江介绍了。
便是热切的同齐志诚道:
“齐兄,当日京城一别,万没想到竟在此地重逢。”
好像他早就知道对方名字一样。
齐志诚闻言,脸上流露出一丝苦涩:
“我也未曾料想,竟被一路贬谪至此。”
按常理,京官贬谪愈远,便愈难重返京。
这位昔日的郎中骤然跌落至此等边陲,今生恐怕再难踏足京城。
况且此地偏远至极,正如余温允所言,连刺史亦需身兼他职。
他这等贬谪之官需在城门协兵卒登记入城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间落差,林江自然懂得他眉间那缕郁结从何而来。
这般际遇若落在诗人身上,怕已化作十数篇传世诗章。
林江自不会在齐志诚伤口撒盐,对方亦无意自讨没趣。
齐志诚定了定神,展颜问道:
“不知宋厨娘在京中过得如何?”
“她过得不错,”林江答道,“在京城开了食铺,用的正是你旧日宅邸。还与我家的护院生出了情愫,也算是把她之前一生补上了。”
“那便好,那便好。”
齐志诚朝东北方向侧过头,目光似要穿透墙壁,遥望京城方向,凝视片刻,才缓缓收回视线:
“总觉着耽误了厨娘人生,如今听她过得好,我也算是安心了。”
言罢,齐志诚这才转头看向林江:
“公子,此番来这偏僻地方,可是有事要做?”
“有些事情,需出一趟大兴,向西而去。”
“啊?”听闻此语,齐志诚神色明显一怔:“您打算顺着这个方向走?出关便是那片旧战场,那地界混乱险恶,恐有不妥。”
“既然选了这路,自有方法。”
林江语气笃定,齐志诚脸上却仍显犹疑。
他想了一会,终是摇头:
“此事我做不了主。眼下若想通关西去,须得面见刺史大人,得他首肯才行。”
“竟如此严格。”林江略感讶异:“正常来说刺史是肯定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吧。若是其他人想出城怎么办?”
齐志诚听到这话,忍不住瞥了一眼林江:
“寻常情况下,已有大半年无人朝南方离去。半年前,有个醉汉外出,与朋友打赌说不惧旧日亡魂,结果一去不返。”
“听说旧战场上珍宝不少,搬山道人都不向这边来?”
“搬山摸金牵羊之辈,就算真走,也不会沿官道而行。他们会北去一段,那边有些大兴边界外的村落,盗贼横行,直接过去免于盘查。”
齐志诚解释道,旋即又叹息一声:
“但这些都非根本缘由,平日我们罕少盘查人来处去向。可现在城外突发状况,不得不万分谨慎。”
“何事?”
“近期,不少尘国之人在边界现身,意图不明。正因这些人,刺史颇感压力。我们已向南方将军府求救,可将军府前阵子刚遭意外,援兵恐需时日。”齐志诚到:“为了免着再出事端,刺史干脆就将西门戒严,下了这样一条指令。”
毕竟将军府先前被炸毁,如今重建而成,指望这初立的府邸派出支援……
确实有些难为他们了。
余温允话听到这,也不知想了些什么,直接一拍自己大腿:
“什么时候能见刺史?”
“此事得容我通报,毕竟刺史平日有些繁忙。”
“刺史府在哪?”余温允又问。
“啊?”齐志诚当时职位不贴兵部,没见过这位一直守在南方的将领,明显没反应过来:“西门那边就是。”
余温允直接起了身,直接朝着门外走去。
“你这是要去哪?”
“直接见见小郭,问问他怎么回事?”
余温允脸上仍挂着那一副不变的僵硬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