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各持己见(1/2)
儘管这句话他之前已经说过一次,但卢赫生知道后面还有更多精彩的內容,便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然而,当我真的让它飞上天后,才发现它未来的潜力巨大。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它都有著无限的可能性!”
卢赫生打断道:“这些就不用多说了,我也能想像得到。我想听听你对它未来技术发展的见解。”
苏晨原本准备好的长篇大论一下子被卡住了,但他很快调整状態,咽了口唾沫,然后说道:
“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技术討论吧,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发展方向。”
“哦?请讲。”
“首先,是扩展它的飞行性能。目前的量產型號在实际使用中反馈,无论是最大飞行高度还是速度都有提升的空间。
比如,在山之国那样的山区环境中,现有的飞行器受到了海拔限制,这主要是因为电机性能不足。
如果我们可以装备更先进的电机,我相信它的表现会更好。”
卢赫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这一点確实不错。
不过,国內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很先进,如果我们能够採用老美或倭寇製造的微电机,的確可以显著提高其性能。
你说得很到位。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苏晨接著说:“第二点是延长飞行器的滯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於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这不是简单的飞行器设计问题,而是需要电化学领域的新突破。
在我看来,正在发展的鋰离子电池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方向。”
卢赫生沉思片刻后回应道:“我也听说过鋰可能成为未来储能技术的核心,但要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相比之下,镍氢电池的发展更快一些。我同意你的大方向,但在具体解决方案上保持怀疑態度。”
苏晨明白,在这个话题上爭辩下去並无益处,因为连他自己对鋰电池的理解也有限,不想因此露出破绽。
於是他说:“卢老,我们不是电化学专家,討论这些缺乏专业依据,不如各持己见吧。”
卢赫生没有用资歷压制对方,只是点点头,示意苏晨继续。
“第三点,通讯。”
苏晨整理了一下思路:“现在无人机接收遥控指令调整飞行状態的过程比较简单,但这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发射机功率、距离和障碍物都会影响通讯效果。
我希望未来的通讯能更强大,尤其是实现双向通信,让飞行器不仅能接收命令,还能主动发送信息。”
“双向通讯?这在微型系统上真的有必要吗?”卢赫生问道。
“这涉及第四点,载荷。”
苏晨解释道:“现在的光学相机只能通过回收胶捲来获取数据,这造成了时间延迟。
如果我们能將光学图像转为电子信號,並通过增强的通讯手段实时传输回地面站,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当然,这也要求提升飞行器与地面站之间的通讯带宽。”
听完这番话,卢赫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