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一笑置之(1/2)
苏俄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並迅速派遣了两批专家来华,双方迅速达成了交换协议。夏国將这枚基本完好的“残骸”交给苏俄,並提供了一些粮食和其他轻工业品,作为交换,苏俄將“米格-21”的全套生產资料以及他们仿製版本的这款飞弹的全套资料提供给夏国。
苏俄信守承诺,他们很快在残骸的基础上研製出了“k-13”空空弹,夏国仿製后,將其命名为“pl-2”。
这款神秘的空空弹在性能上相较於“pl-1”有了显著的提升,这证明了“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
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红外製导的近距格斗弹,苏俄的仿製技术略显粗糙,夏国的仿製技术更是如此,因此,儘管成品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提升有限。
夏国首次尝试研製中距弹可以追溯到1966年3月,原本是为了“歼八”而进行的配套研发,但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关,至今仍未取得突破。
当陈义坚听说苏晨打算购买几发“天空闪光”时,他暗自思忖,如果能够成功,凭藉他们的关係,或许可以请求一发进行“参考”,这样夏国的中距弹研发或许就能迎来转机。
苏晨自然能洞察陈义坚的心思,毕竟,他自己也早有此意。战机和飞弹,是空中战力的双翼,缺一不可。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看,飞弹的重要性更胜一筹。因此,在夏国的保密文化中,一直流传著“战机是机密,飞弹是绝密”的金科玉律。
他看著陈义坚,带著一丝戏謔的语气说:“中距弹啊,我其实有个想法,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建个博物馆。”
儘管知道苏晨財大气粗,但他的豪言壮语並没有得到在场两位的认同。开玩笑,他想收集的可不是艺术品或古董,而是空空飞弹——军火,懂吗?
要知道,军火交易,不是光有钱就能搞定的,它还牵扯到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国家间的微妙关係。
在这个星球上,能够自主研发国防武器的国家屈指可数,而其中最为顶尖的无疑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领头羊——米国和远东。
至於其他国家购买他们的武器,除了国防需求外,还有一个不言而喻却极为重要的原因:购买武器,相当於向卖家交了“保护费”。一旦小弟遇到麻烦,老大就得站出来撑腰……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就算想交保护费,他能指望cia还是kgb来保护他?
所以,大家只是一笑置之。
晚餐后,陈义坚安排车辆將他们送回西飞厂的招待所。他们刚进门,就被早已等候在此的余裕洋拦住,他手里拿著一封电报递给苏晨:“好像有急事找你,快看看吧。”
今晚,王清平確实遵守了承诺,没有让他们喝太多,晚宴早早就结束了。
苏晨接过电报,打开一看,竟是来自一个他未曾预料的地方——鲁东。
发电人是郭宜城,电报上只有一句简洁至极的话:“师老头儿明天要来,你来不来?”
苏晨看完电报,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这件事,自他上次与郭宜城、李伟攀登泰山时提起,已经过去了半年,难得郭宜城还记得。而且,隨著苏晨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他原本只是想出於敬仰见这位老者一面,现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切实的计划,想要拉这位老者下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