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又起波澜(2/2)
第四等为各民族百姓。
第五等就是底层汉人。
西晋灭亡之后,底层百姓做了很多自救措施,其中最有效果的就是筑造坞堡,往往一乡之人聚在其中共同抵御外辱。
没有政权会容忍一颗钉子镶嵌在自己地盘,往往稳定之后,第一步就是摧毁坞堡,让百姓出来种地、交税,以供上层的奢靡挥霍。
前秦已经立国三十年,只有山东六州之前属於前燕国,吞併较晚,还残余坞堡的存在,关中早已废除。
但是被赶出坞堡的汉人不仅没获得保护,反而生活越发穷苦。
等张义、冯喜將人带到下邽县刑曹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孙亮和李良正在与刑曹商量安置这批鲜卑人,留诸官徒聚在一起休息。
能关在尚书台中都官狱的没有贫民百姓,家境大都不好,是些小吏或者底层官员的后人,因为长辈牵连入狱。
平时那经歷过这些事,因此眾人聊起来似乎有说不尽的话题。
“郎官这招就是好用,利用汉人和鲜卑人的矛盾,只要还在村子里的一抓一个准。”
“那是,郎官毕竟是王丞相之子。”
“嘿,你们是不知道,那鲜卑人连个屁都不敢放,我三下五除二就將他按倒在地上。”
冯喜讲的绘声绘色。
雨也慢慢停了,眾人找了在刑曹內寻了一处屋子还算宽敞,就地休息,一夜无话。
“快起来,快起来。”
太阳蒙蒙亮就听到孙亮的大喇叭呼喊著。
诸官徒们打著哈欠收拾傢伙什。
没办法,上百鲜卑昨日才提审了二十来人。
其实昨日孙亮也提醒王耀,不必亲自去办,不然仅凭这二十多官徒要抓到什么时候,还不如通过尚书都官曹给下邽县下达文书,由下邽县令去操办这些事情,也免得王耀疲劳奔波。
但王耀毫不犹豫就拒绝了,这批鲜卑不同於常人,他们在长安有关係,能扭曲秦律已经很说明问题。
比如这名单上第一人:乙弗木鹿。
他大伯名叫乙弗相,官將作监主簿,官品虽不高,但长安各地县令最烦与將作监打交道。
將作监主要负责修建宫城建筑。
古代主要是木製建筑,常常是就地取材,近两年虽说开通了蜀地业务,但地上铺的石材常取自长安周边,这要是不和將作监打好关係,被参一本可不是小事。
如果让下邽县自己提审这批人,不拖个三五月估计就算烧高香了,哪怕最后审完了,板子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不会有丝毫改变。
“呜,都吃快点,今天务必要提高效率。”
孙亮吃著饭还不停歇,嘴里嘟囔著,把筷子一撇指著眾人催促。
这刑曹的伙食就是比不上长安啊。
为了提高效率,孙亮昨日就安排刑曹儘早提供伙食,不然哪能吃饭这么早。
眾人正埋头苦干之际,只听大门砰的一声,被人从外面踹开。
“孙都官等下哪里去啊?”
一道阴冷的鲜卑语游离在空中,不带一丝暖意。
嗯?鲜卑人?
孙亮微微皱眉,来人身穿九品官服,按品级自己可是七品,但对方毫无敬意,可谓是来者不善。
不等孙亮开口,就听李良从旁呵斥,“我等奉吏部都官郎命令提审相关事务,你等何人,来此何事?”
当然,这句话用的汉语。
自从西晋灭亡,长江以北为胡虏的天下,当官不会个两三种语言都无法处理政务。
“休得无礼,这是我县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