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波河平原(2/2)
“足够了。”
维格留下五千人攻打周边的两座城镇,主力部队寻找合适的渡口。七月八日,他抵达一处流速较缓的区段,发现对岸驻扎着超过三千士兵,飘扬着一面黄色飞龙旗。
“威塞克斯的旗帜?”
他稍作回忆,记得俘虏们提到过,威塞克斯的继承人阿尔弗雷德正在法兰克阵营,估计这人就在对岸。
十七年前,维格被拉格纳任命为首相,当时的埃塞尔沃夫也在内阁任职,他的幼子阿尔弗雷德经常在宫廷和乌伯、西格德等人玩闹。偶尔,维格与阿尔弗雷德见过几面,对这个孩童印象很深。
时间过得真快。
北岸,阿尔弗雷德注视着那面标志性的黑色龙旗,情绪骤然低落,他攥着胸前的银十字挂坠小声祈祷,勉强提起几分斗志。
“快,趁维京人的火炮还在后方,让士兵们挖掘壕沟。”
河岸附近的土地松软,再加上昨天的一场小雨,法兰克人的挖掘速度较快,一个多小时过去,每个士兵大致挖出0.8米深的土坑。
此刻,南岸的火炮阵地架设完毕,隔着二百米宽的河面,青铜炮陆续开火,炙热的铁弹砸在松软的土地,没有发生跳弹,仅仅只是陷进松软的土层。
“别愣着,快挖!土坑越深,你们活命的概率越大。”
说话间,一枚炮弹砸在阿尔弗雷德的不远处,他观察片刻,用铁铲把这颗炮弹拨弄过来,发出长久的叹息。
历时一个多月的战争,法兰克人对于这种新式武器有了粗浅的认识——维京人往一个笨重的金属管状物塞入一包粉末,一颗铁球。点火之后,铁球被赋予难以想象的速度,径直砸向前方。
无论是威力、射程还是精准度,新式武器都超越了过去的抛石机和扭力弩炮。
按照学者的思考,推动铁球前进的关键在于那包粉末:大约是黑色,能够剧烈燃烧。学者们沿用之前东罗马水手的说法,将它命名为“维京火”。
“如果能够获得维京火的配方.”
随着炮声轰鸣,阿尔弗雷德的思绪迅速运转,得出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
早在新式武器出现前,北境之蛇用两年半时间摧毁法兰克帝国。即便法兰克人掌握火焰配方,最多让双方的装备回到同一水平。
除了装备,法兰克人在其余方面也落后于维京人。即使获得同等规模的火炮,依旧打不过对面。
中午,维京士兵尝试渡河,法兰克人不敢离开掩体,只能躲在土坑内部,对准半空抛射羽箭,精准度很低。
渡河完毕,三十艘小船返回南岸,北岸二百多名维京步兵聚成一团,忍受敌人的羽箭,等待后续部队渡河。
随着人数突破一千,维京步兵端着长矛冲向敌人的中军旗帜,两翼的法兰克士兵被火炮压制,动弹不得,眼睁睁看着中军所在的战壕失陷。
阿尔弗雷德撤退后,两翼的法兰克人随之逃窜,把这个至关重要的渡口让给维京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