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法典与银幣(2/2)
当眾阐述完自己的理念,维格离开会场,他不参与编纂法典的具体工作,而是由內阁与贤人会议负责。
距离午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他前往城西的王家铸幣厂,前几天康沃尔银矿的银锭已经入库,正在开工铸造银幣。
铸幣厂的外围拥有一道石砌围墙,守备森严,不时有守卫牵著猎犬往来巡逻。在主管的带领下,维格进入厂房,观看银幣生產的全流程。
首先,银锭会被捶打成薄板,剪切成圆形的小银片,然后进行称重,过重的会被修剪,过轻的会被回炉。
(公元九世纪,加洛林王朝的德涅尔银幣约为1.7克,而不列顛诸国的银幣通常为1.4
6克。)
隨后,工人会加热这些银片,使其软化易於变形,隨即放置在模具,用锤子用力敲击上模顶端。衝击力使银片在上下模具之间变形,把上下模具的图案压印在银片的正反两面。银幣的正面是泰恩堡家族的龙形纹章,背面则是不列顛王国的轮廓。
压印完成,工人手持銼刀刮去银幣边缘的毛刺,得到一枚合格的成品,然后输送至国库。
目睹整个生產流程,维格没有发表看法,他內心有过实行“金本位”的念头,然而市面上流通的黄金太少,只能凑合著使用白银。
“等到开闢通往新大陆的航线,从中美洲获取海量的金、银贵金属,“金本位”才具备可行性。”
放下这个念头,维格找主管询问过去几年的银幣產量,平均下来,大约每年获得六百公斤的银锭,生產一千七百镑的银便士。
“太少了。”他心中默念。
农业技术大幅提升,诸多农產品流入市场,问题在於市面上缺乏足够多的货幣,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维格反覆权衡,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增大开採量,生產更多的银幣投入市场。至於发行纸钞、使用铜幣,两者存在严重的弊端,不宜实行。
离开铸幣厂,维格找到间谍主管格温,让他暗中调查银矿。
“陛下,首相已经派人前去调查,我的探员是单独调查,还是辅助那些事务官的工作?”
“单独调查,一明一暗,重点关注诺丁汉郡的银矿。”
听到指示,格温躬身告退,十多分钟后来到一座外表平平无奇的院落。名义上,他和属下隶属於伦底纽姆郡的治安局,实际上他们只对国王负责,从內库领取工资,而非首相控制的国库。
目前,情报系统拥有三个部门,调查处、分析处、后勤处。
调查处的探员最多,负责各处搜集情报,获得的情报移交给分析处。
分析处的探员负责筛选有用信息,定期上报给国王。
后勤处的工作最清閒,负责培训探员,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杂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