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光復易州(六)(2/2)
天祚帝对金人十分痛恨,当时还是燕王的耶律淳加封都元帅,招募了辽东饥民两万八千人,组成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共八营,號曰“怨军”。目的乃是让这帮汉人去找金人,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怨军初建的时候,郭药师乃是怨军中的一员將领。
耶律淳统帅著怨军和一些其他军队在卫州蒺藜山(今辽寧省阜新市区)一带驻扎,当年十一月,天气寒冷,辽军没有给怨军配备足够的保暖衣物,八营怨军中,有两营因为冻得受不了了,发生譁变。
虽然怨军譁变很快被耶律淳镇压下来,但是还没有处置完毕,金军就来袭了。仓促之下,怨军率先被金军击溃,带动耶律淳的全部兵马被击溃。
辽国天庆十年(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辽金战爭已经持续了很久,金国毕竟是个新立之国,国土、资源都不丰富,金国苦於常年用兵带来的负担,因此暂停了对辽国的攻击。
而金军不来了,怨军又开始作妖。怨军將领董小丑奉命征討平定利州盗贼,因逗留不前而获罪,利州盗贼被平定后,董小丑被辽国诛杀。
董小丑被杀后,怨军的罗青汉、董仲孙等人倡导率领怨军发动叛乱,郭药师也被裹挟其中。
隨后辽国派兵討伐罗青汉、董仲孙等人,作乱的怨军连连被击退,郭药师为首的一干人等在叛军內部起事,杀了罗青汉等人,接受了辽国的招安。
这支由辽东流民、渤海遗民组成的部队,再次接受招安后,天祚帝曾密议诛杀怨军,以绝后患,但朝中分歧激烈。
萧干为防其反噬,建议將怨军主力南调涿州军事重镇,名义上抵御北宋北伐,实则为驱虎吞狼之计。
大將余睹主张派军夜袭,屠戮净尽;萧干则以宋金威胁为由,力諫保留此军。
最后在萧乾的坚持下,怨军留下八千人,组成四个营,擢用郭药师、张令徽、刘舜臣、甄五臣各统领一营。
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三月,天祚帝西逃,耶律淳称帝,耶律淳把怨军改名成为常胜军,郭药师也慢慢成为了常胜军的统帅。
可能是因为经歷了几场大战的磨练,又从两万八千人中择优选出了八千人,如今这八千常胜军战斗力远不是当年的怨军可以比擬。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辽国最精锐的部队,事实上已经是郭药师的八千常胜军。
因而耶律大石也一直防备著这支常胜军,毕竟常胜军都是汉人,又战斗力极强,还是一支有过叛乱歷史的军队。
正如耶律大石相信郭药师一定会叛,马扩也是相信郭药师一定会投降。
当易州光復的消息传到马扩这里,马扩赶忙再来到郭药师府上做最后通牒般的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