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牛栏军逼近宋境(2/2)
其次是关於常胜军的防区,八千常胜军全部聚集在涿州城內,易州附近只有一千多契丹牛栏军和数千乡社丁勇在牛栏军监军萧遏鲁的节制下组织防线,萧遏鲁似乎正在组织军队渡过易水向广信军方向靠近。马扩建议大军一旦整备完毕,而郭药师投降倾向还不明朗,则大军可以先渡河击溃萧遏鲁,借大军兵锋所向进一步让郭药师下定决心来降。
最后是马扩匯报了他在前往涿州的路上,与董庞儿的反辽义军取得了联繫。董庞儿的义军自涿州、易州之间的淶水起家,后来被辽军击败,將大本营转而安置在了大同府和应州一带的山中险要处,但是还是经常派出义军部队袭扰辽军。马扩了解到董庞儿现在聚眾不下万人,希望宣抚司能够派出一位大员,与董庞儿的义军进行沟通,最好能將董庞儿的义军招安。
马扩的信无疑是给眾將打了一针兴奋剂。原本对军事並不关心的蔡攸高调地开始了提前庆功。
“好啊,好啊。马宣赞不愧是上好的使者,前次前往辽廷能说动耶律淳下降书,今次去寻郭药师,又能为我大宋劝降八千常胜军。如果马宣赞书信中所说皆属实,涿易二州唾手可得了!”
刘錡则明显要谨慎一些,他相信马扩是不会夸大成果的,但是目前来看马扩所匯报的內容並不是已经落地的成效,而仅仅是一个倾向。
“蔡宣相,马子充书信中所说三件事在刘某看来还都需要再好生经营才能见成效,怕是不能这么快就下结论。”
蔡攸不过是宣抚副使,並无宰执的身份,因此刘錡称呼蔡攸为蔡宣相,自然是往高了吹捧蔡攸。这是刘錡这几年在东京城被这帮达官贵人裹挟著学会的招数。而蔡攸听见自己被称作宣相,自然是心怒放,对刘錡的质疑倒是不恼。
“刘四厢如何看马宣赞这封信,不妨说来。”
刘錡拱手答覆:“关於常胜军来降,信中说得明白,郭药师是还在摇摆的。可能还和六月我军大败於白沟河有关,郭药师或许会担心归附我朝之后,我朝並无足够的实力作为其靠山。因此马子充才会建议我军先击溃萧遏鲁的牛栏军。”
蔡攸听刘錡说得在理,但是他確实不懂军事,便顺著话往下问道:“既然如此,刘四厢以为出击牛栏军是否可为呢?”
“若是马子充书信中所言不错,易州只有一千多牛栏军,剩下数千是地方乡社丁勇,无需主力尽出,点一员统制大將,率军五千必能得胜而归。但是既然此战是再次伐辽的首战,除了要给郭药师展示我军军威,还要提振胜捷军的士气,刘某建议出精锐一万五千,点三员驍將,突袭牛栏军!”
蔡攸听完摸著鬍鬚点点头,听著挺有道理,但是他確实不明白其中的一二三四,只好扭头看向刘延庆和何灌。
刘延庆眼神徵求了一下何灌的意见,看何灌並没有什么话要说,他隨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四厢所说十分在理,可以按刘四厢所言行事。至於人选嘛,左厢兵员大都是刚到雄州不久,还需整顿、训练,此战我看还是由右厢出兵。”刘延庆说著就看向了刘光世,“平叔你看谁去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