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李纲是蔡京的人???(2/2)
“如此甚好。连刘琦兄弟都如此高看其人,这个陈太学必能成事。”
“还希望有今日光世兄弟之言,能让秦檜不要在太学生上书时加以阻拦啊。”
刘光世听到这冷笑一声:“哼,刘錡兄弟放心,我看人很准的。秦檜只需要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如何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摘出来,两边都不落他的坏。只不过这人城府极深,阴险狡诈,不知道他会不会再耍別的阴招,咱们还得让陈太学小心防范。”
“这个倒还好,陈太学与我们说过,秦檜曾经干过这种事。表面上支持太学生们的提议,鼓励太学生上书,背地里把哪些太学生有异议的,谁是挑事儿的都记下来,然后秘密送到宰执们手中。”
刘光世听完都一愣:“秦檜竟然干打小报告的事?”
刘錡抿嘴摇摇头:“是啊,要不是陈太学告诉我们,我们也没想到一个学正竟然干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事。就比如宣和元年东京城发大水那件事,就是如此。”
刘光世在脑海中搜寻著这次水灾的故事。宣和元年东京城发了大水,水淹东京城,几乎已经具有国师地位的道士林灵素在登城治水时开始诬陷和自己有衝突的太子。
林灵素登上城头一番施法后,大水不退,於是就和宋徽宗说不是他不行,天地感应告诉他这大水是太子不贤明引起的,需要太子来治水。
宋徽宗於是乎让太子登城,太子对著城外拜了拜,结果当时大水立刻退下去四丈,当夜大水彻底退去了。
林灵素原本是想设个死局,把发大水和他施法之后大水不退都怪到太子头上,结果没想到太子拜完大水真的退了,倒是让太子在百姓心中落下个有圣德的名称。
刘光世想半天没想出来这事和太学生有啥关係,只能问道:“难道太学生给林灵素鸣不平了?”
刘錡摇摇头:“那倒不是,是在大水退前,有个起居郎叫李纲的。上书说大水是上天示警,甚至让官家不要一味享乐。惹怒了官家,被官家贬出了东京城。当时就有太学生要上书给李纲鸣不平的。”
李纲!又是个重要人物要出场了,刘光世差点就要追问李纲现在何处了。但他还是压抑住激动的內心,回应起刘錡的话来:“官家一向沉醉在丰亨豫大这四个字里,哪里听得这种话。”
刘錡赶忙伸出个手示意刘光世小点声:“低声!光世兄弟之前远在边陲,如今东京城可是天子脚下,你我身为人臣,切不可轻易言官家的不是。”
刘光世倒是会心一笑,刘錡这话里有话,在东京城里不要瞎说,怕让有心人抓住把柄。这意思就是刘錡他自然也有不满,只不过不敢畅所欲言而已。
看刘光世也没什么反应,刘錡接著往下说起来:“当时太学生给李纲鸣不平,秦檜也是表面上赞同,但是隨即就把这些人的名字报给王黼了。当时是机缘巧合之下让陈太学知道了这事,但是因为事后王黼没有实际处置这些太学生,其他太学生都不相信,毕竟秦檜表面功夫做的太好。”
刘光世刚要回应一下,却突然发现个问题:“宣和元年还是蔡京主政,为何秦檜不报给蔡京,反而报给和蔡京不和的王黼呢?”
刘錡倒是很奇怪的看了刘光世一眼:“兄弟不知吗,李纲是蔡京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