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求追读 求月票)(2/2)
赵良嗣听童贯这话一出,嚇得七魂丟了六个,为了保命,他必须想办法攛掇童贯继续促成辽国的投降。
“童枢密此言差矣,我赵良嗣以身家性命託付於大宋、託付於童枢密,哪里有半句虚言?童枢密对军情分析的甚是到位,但是容下官问一句,事到如今,如何才能保证宣抚司的地位?”
这一句话点醒了童贯,事已至此,他是伐辽的倡议人,如今和赵良嗣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与其嚇唬他,不如赶紧想办法把解决当下的困局。
“赵龙图有何见解?”
“我意,胜捷军一败,东路军独木难支,不如下令东路军撤回雄州。”
“什么,撤回雄州?”
童贯被这样的提议惊到了。
赵良嗣赶紧把心里编制好的理由说出来。
“正是,撤回雄州,有三利。
“一是东路军独木难支,速速撤回雄州,有利於保存实力;
“二是辽廷决议投降,大军撤回,正好可以向辽廷表示诚意;
“三是前线战斗必是萧乾的奸计,我等主动撤出战斗,自然就不会给萧干上书动摇辽廷投降意志的藉口!”
童贯听完,並不言语,只是在屋中踱步。
赵良嗣看童贯犹豫不决,感觉趁热打铁再补上一句:“童枢密,胜捷军已经不中用了,单靠东路军,如果真的和辽军开战,只怕很难收復燕云。依我计策行事,才有可能完成纳降,收復燕云,否则我等如何回东京向官家復命啊!”
官家!这是赵宋唯一能制住他童贯的人。
童贯左思右想,觉得赵良嗣的计策似乎就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计策,几番踌躇之后还是决定按照赵良嗣的建议行事。
还差一刻就到卯时,雄州城中驰出了飞骑,携著宣抚司的撤军命令向东路军大帐奔去。
。。。。。。
卯时初,辽军已经把几处渡口的浮桥扎好,乘小筏来的辽军聚在浮桥南侧守卫著浮桥並戒备著宋军。
而宋军,一直得不到统帅部进攻的指令,也只能继续遵守宣抚司的命令,严阵以待但是不敢开战。
宋军和辽军就这么在白沟河南保持这个诡异的克制,宋军就这么亲眼看著辽军开始从浮桥上源源不断涌过来。
所有人都知道大战在即,但却不能进攻,完全错失了半渡而击的最佳时机。甚至把两国边境这最好的天然屏障——白沟河给拱手让出,看著辽军大军就这么越聚越多。
卯时一刻,等到辽军在南边已经排好军阵,萧干也不再等待,直接下令擂鼓助威。
数百面战鼓响起,撼动著大地,正所谓是渔阳鼙鼓动地来,辽军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