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冲向蓝海!新解锁!(1/2)
第129章 冲向蓝海!新解锁!
江汉关钟楼的残钟敲过三下。
凌晨三点。
五辆迷彩涂装猛士装甲突击车,已碾过黎黄陂路的弹坑。
车队停在一栋巴洛克式洋楼前,门媚的金漆剥落处,新刷的“中原战区临时前进指挥部”白底黑字,还渗著油漆腥气。
一支工兵连正用防爆沙袋垒砌机枪巢。
“首长,別看这座原日清洋行大楼是上世纪初工的,但实打实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掺任何水分,后续被当成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次加固,主楼至今能抗八级大地震。”
“机关入驻前,工兵又加固了承重墙——”
此刻,通讯连在拱形彩窗间拉设光纤,当初安装的铜製雨水管成了天然线槽。
防化兵用高压水枪冲洗水磨石地面,经消杀失去感染性的丧户黑血流入下水道。
“三十二公分钢门完好,当作战值班室!”
“保卫处可以改成明哨。”
大战过后,各单位都在忙,后勤处长在附近徘徊,手里拿著地图:
“四十八个仓储单元,正好存放各旅弹药基数。”
很快,孟德来到他临时休息的臥室,推开露台门,江风掀起他手边的《江防要务令》,泛黄扉页露出日清汽船会社旧印章。
年代感十足·
对岸火光中,海军正在打捞水中变异兽户体,探照灯光柱扫过江面时,恰与百年前航標灯轨跡重叠。
机要秘书蔡林杰亲自擦拭著门厅铜牌。
中原战区临时前指,大字起笔处嵌著半枚未褪尽的日清株式会社徽標。
“类似字样,必须铲乾净。”
这座大楼是近代虞国对外通商史上的重要遗存,也算是耻辱。
但,选址很好。
建筑兼具文艺復兴与巴洛克风格,顶层穹顶设有航运瞭望台,可监控江中船舶动向。
“嘎哎。”
这时候,侧面车门上喷涂有南郊守备旅徽章的军用吉普,缓缓停在外围。
“孟长官可真会挑地方啊。”赵磊感慨。
机关临时驻地,在末日前乃是整个中部的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外加重要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不损坏这些建筑的前提下,完成肃清工作,部队著实费了心。”空突旅旅长乐正宏附和,又纠正道:“估计是参谋部挑的地方。”
说实话,他挺喜欢这里的。
不止建筑漂亮,有歷史底蕴、隨时可以看到江景,附近更有大量军事设施,可以大规模驻军,拱卫机关要地。
此时,街道外围站岗的两名土兵注意到了有访问车辆到来,一位自家大校端坐其中,
他们瞬间挺直了身躯,眼神中充满敬意,齐声大喊道:
“首长好!”
声音洪亮有力。
“好,辛苦了。”乐正宏微微点头,然后问道:“这架势,是堵车?”
“没错,首长你们可能得稍等一会儿,各部队都堵在里面,有布防的,有挑驻地的,
估计得半个小时才能疏通好。”
“那——等等吧,不著急。”
大战结束后,赶忙来拜山头的赵磊姿態很低。
嗡嗡嗡~~
而访问车队横在草坪里等待时,相隔百米外,一处十字路口处,响起了密集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轰鸣声!
数码丛林迷彩色钢铁洪流,正沿著双向八车道,朝著跨江大桥驶去!
这是一支轻型合成旅。
新徵召的。
本来参谋部给他们在附近划分了驻地,可孟德一看乱糟糟的,並不想这么多部队团在一起。
江北难道不需要驻军吗?
去!
跟隨一起离开的还有一个工化旅。
两个满编旅级部队,近一万五千人,数千辆各型装甲,绵延了十来公里。
猛士3、山猫、轮式步战车、陕汽重卡、龙门车、模块化野战医院车、车载式相控阵雷达动静很夸张。
点对点扶贫南郊守备旅的是空突部队,地面装备不多,现在中原友军不经意显露出了冰山一角,以至於赵磊望著那边直到哨兵提醒可以通行了,才回过神来。
“两位首长,机关驻地內部通道已经梳理完毕,请进!”
“嗯。”
深吸口气,赵磊頜首,示意驾驶员开车。
刚才路过的军队到底什么规模?
按照虞国的编制来推测,保底两个师,而通过上次打月城的战事直播,外界各营地大致清楚,中原方面很喜欢用新单位:
合成团。
合成旅。
合成师。
嗯,两个旅吧?
但不管是什么,一个战斗旅打爆虞国一个常规集团军,板上钉钉的事实。
接下来,在赵磊眼皮子底下又过了许多装备车辆,却依然没有结束的徵兆。
让飞机飞好几遍,让装甲车辆绕圈圈,这种充场面的事情,首先需要排除,
自己算什么东西?
值得友军战略忽悠?
不得不说,赵磊清醒且知趣,他仅仅是偶然撞见战区各部调动的盛大场面罢了。
沿途,几乎全是数码丛林迷彩涂装的海洋,原本隶属於江城军区的基地,被填满不说。
民用篮球场、足球场等开阔地,装甲都停得满满当当!
不经意抬头,会惊讶发现楼顶停著各种科幻感拉满的飞机,叫—叫无人机!
另有直属战区的武直。
中原战区是满编状態吗?
不算那个省军区,跟隨总部南下又东进的部队,得十万吧?
莫非他们没被末日初期丧尸爆发影响到?
光如此规模,便可以碾压巔峰的南方战区了。
江城各守备军,此前一直隶属於南方,即便他们位於中部。
而事实上,目前位於江城的陆军部队:
是两个重装合成旅、三个中型合成旅、三个轻型合成旅(算铁道部),加三个工化旅、一个炮兵旅,一个空突旅。
能包打天下了吗?
足矣!
“明天一早,新徵召的两个中型合成旅,联合新徵召的一个轻型合成旅,一个工化旅,继续执行东进计划,精力无限充沛、弹药又充足,正好帮助铁道部在两天內打到皖省庐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