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没想到吧,我会修表(1/2)
陈海浪接过表,发现这是一只贴牌的浪琴手錶。
在他们这边,大家买手錶一般是不会去问什么牌子的,现在这年头国內大多数人都没有品牌意识。
只有国產和进口之分,只要跟他们说,手錶是进口来的,那他们肯定就觉得好。
对他们来说,国外的月亮確实比较圆。
可实际上,这玩意还真没有国內的一些手錶厂做工好,但好在便宜,不用券也能买的到。
而稍微懂行一点的,就比如他们这些搞走私的,就知道手錶有粗码和细码之分。
粗码的话,做工看起很粗糙,一天走表的误差往往在60秒以上。
隔三差五就得重新对表,且到夜深人静时,手錶的声音特別明显。
细表就好很多,误差一般不会太大,有时个把月才需重新对一次表。
可对行內人来说,粗表细表一眼就能认出来,张大娘手里这只表,钢印字体非常粗糙,整体表身也有明显的衝压痕跡。
像这种表很多都是香港小作坊生產的,用的都是粗码机芯,免税专员拿货的价格,差不多是一枚袁大头。
可卖给本地的话,至少要三四张大团结,要卖到內地的话,五六张都可以卖的到。
可叔公说的没错,这种表的做工非常差,有些机芯里甚至可能连“钻”都没有。
陈海浪接过表后,简单观察了番,在拧发条那里看到一丝白色的东西。
“你这表先前是不是有掉海水里过。”
张大娘很是惊讶,这陈海浪才看两眼,怎么就知道这手錶掉海里过。
“没错,前一段时间,我家那位吃饱撑著戴著表去海边拉网,结果第二天就走不动了。”
听她这么一说,陈海浪已经大致猜到原因,粗码錶本就不怎么防水。
海水跟淡水不一样,海水干了后,百分百会结晶,这只表的问题十有八九就是海水结晶后,导致跑不动的。
叔公多少有点惊讶,这小子该不会瞎猫碰到死耗子吧,居然一下就蒙对这只表的癥结所在。
这只表他先前就看过,可因是贴牌的粗码錶,他修都懒得修。
陈海浪来到工作檯后,非常麻利就把錶带就给拆了。
这个拆卸动作,让叔公稍微紧张了下,不经常修表的人,很难这么快就拆掉錶带的。
可这小子跟走私手錶的人玩在一起,会拆錶带也很正常。
陈海浪打开檯灯,看眼了工具台后,发现有不少开表器,可他用得最顺手的还是橡胶球开表器。
小心翼翼將后盖给拧了下来,拧开后,发现这是一只粗码机芯。
可小作坊就是狠,机芯上甚至没有钢印和標註,陈海浪都不知道这机芯是哪里生產的。
事实上,在他们这里买粗码錶还真就跟开盲盒一样,运气好的,有可能买到西铁城的665系列机芯。
十五钻十七钻的都有,可运气要是不好,就像张大娘买的这一款,做工粗糙不说,还没有几颗“钻”。
而机械錶里面的“钻”,就是机芯里的人造红宝石,这东西是机芯小齿轮的轴承。
正常来讲,宝石轴承越多,手錶就越丝滑越准確。
像张大娘这只粗码錶,哪怕在粗码錶里,也算得上粗製滥造的那种,三十多买只贴牌的粗码錶,真不如直接买国產的钟山牌,四十块至少可以买到九钻的机械錶。
可这些东西,普通人哪里会懂,反正卖货时,只要说一句进口的,那销量肯定就是嘎嘎好。
......
就跟陈海浪预想的一样,整个机芯內部全都是白色粉末和结晶颗粒,有些部位甚至都已经开始生锈。
对沿海的渔民来说,他们的手錶出问题,十有八九都是进海水导致的。
陈海浪取下固机圈后,顺手又取下了把杆,紧接著把表镜和錶盘也给取了下来。
这一套操作下来行云流水,看起来就不像新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