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陛下,臣还有一议(求订阅!!)(2/2)
他如今身为铁路局临时总办,有任何变化,必然是最先波及到他。
王铁锤悄悄看了欧阳伦一眼,发现后者极为淡定,他的心里也是安定了不少,他是駙马爷欧阳伦的人,只要有駙马爷在,这种事情还用不著操心。
欧阳伦神色如常,对於李善长的到来仿佛没啥感觉。
朱標接过太监呈上的奏摺,展开细看。
隨著目光下移,他的眉头渐渐皱起:“国公此议.是要將漕运改为官督商办?“
李善长拱手道:“正是。如今漕运积弊已久,官办效率低下,损耗巨大。若改为招募商贾承办,朝廷只需派员监督,既可省去大半开支,又能確保漕粮按时送达。“
欧阳伦忽然轻笑一声:“国公此议倒是新颖。只是.漕运乃国之命脉,交由商贾,恐有不妥。“
李善长转头看向欧阳伦,目光如刀:“駙马此言差矣。老臣听闻駙马在北方推行商办煤矿,成效显著。何以漕运就不能效仿?“
殿內气氛骤然紧张。
眾臣屏息凝神,都感受到两位重臣之间的剑拔弩张。
欧阳伦不急不缓地整了整衣袖:“煤矿与漕运岂可同日而语?漕运关係京师粮餉,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李善长冷笑一声:“駙马莫非是担心新政影响铁路营生?老臣听闻,駙马规划的铁路也要承运漕粮“
朱標见二人爭执,抬手制止:“二位爱卿且慢。此事关係重大,容朕细细思量。“
欧阳伦忽然话锋一转:“陛下,臣倒有一策,或可兼顾国公之议与漕运安全。“
朱標眼前一亮:“妹夫请讲。“
欧阳伦走向大殿中央的沙盘:“臣提议,漕运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保留现有漕运体系;第二步,在铁路沿线试行商办漕运;第三步,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行。“
李善长脸色微变:“駙马这是要拖延时间?“
欧阳伦不慌不忙:“国公误会了。臣方才正与陛下商议铁路新城之事。若將漕运改革与新城建设结合,岂不一举两得?“
他指向沙盘上的几个节点:“比如在这几处新建漕运码头,既可为新城提供货物集散之地,又能检验商办漕运成效。“
工部尚书单安仁恍然大悟:“妙啊!如此一来,漕运与铁路可相辅相成!“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鷙,但很快恢復如常:“駙马高见。只是.老臣担心如此一来,耗费更大。“
欧阳伦微微一笑:“国公多虑了。商办漕运节省的开支,正好用於新城建设。长远来看,朝廷反而能增加收入。“
朱標拍案叫好:“就依妹夫所言!漕运改革与新城建设同步进行。国公,此事就由你与駙马共同督办。“
李善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老臣遵旨。“
欧阳伦深深一揖,目光却始终留意著李善长的表情变化。他注意到这位韩国公的右手在袖中微微颤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李善长忽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老臣还有疑虑未解。駙马这新城之策,看似美好,实则暗藏三大隱患!“
他声音洪亮,在殿內迴荡,眾臣闻言皆是一惊。
朱標眉头微皱:“国公请讲。“
李善长伸出枯瘦的手指,一根根竖起:“其一,前期投入从何而来?看駙马你前期要修建第一批十二座新城,所需银两怕是要掏空国库!“
他第二根手指竖起:“其二,即便建好,何来如此多人购买房屋?若无人居住,岂不成了鬼城?“
第三根手指重重竖起:“其三,修建工期漫长,期间需持续投入。若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大明將元气大伤!“
这三个问题如三把利剑,直指新政要害。
殿內眾臣纷纷变色,连朱標也露出凝重神色。
欧阳伦却是不慌不忙,轻轻抚平衣袖上的褶皱:“国公所虑,臣早有对策。“
他转向朱標,拱手道:“陛下,关於银钱之事,臣提议由'大明银柜'提供专项贷款。“
户部尚书郭资眼睛一亮:“对啊!怎么忘了银柜!“
李善长冷笑:“借款终须偿还。若新城收益不及预期,这笔烂帐谁来承担?“
欧阳伦从容道:“国公莫急。朝廷可將新城地皮分批拍卖,价高者得。仅此一项,便可收回大半投入。“
工部尚书单安仁捻须点头:“妙!地皮拍卖,既得现银,又能让商贾爭相投资。“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鷙:“那老臣第二个问题呢?哪来这么多人买房?“
欧阳伦微微一笑:“国公可知'预售'之法?“
“预售?“朱標好奇道。
“正是。“欧阳伦解释道,“房屋未建,先收定金。百姓只需付三成首付,余款分期支付。如此,既能提前回笼资金,又能让百姓提前锁定心仪房屋。“
兵部尚书茹瑺忍不住插话:“若百姓中途无力支付呢?“
欧阳伦早有准备:“可允许转卖,或由银柜提供按揭贷款。只要房价稳中有升,百姓自会趋之若鶩,贷款业务各大银柜早已开展,贷款买房在百姓当中也有很多。“
“看来韩国公对这事並不了解,对国情也不了解啊!”
殿內眾臣听得目瞪口呆。这种超前的金融理念,对他们而言简直闻所未闻。
李善长脸色阴沉:“駙马这是在玩火!若房价下跌,百姓闹事,谁来收场?“
欧阳伦不疾不徐:“所以臣建议,首批只建三座示范新城。待模式成熟,再逐步推广。“
他转向朱標:“陛下,臣还有一策可解国公第三忧——工期问题。“
朱標兴致盎然:“妹夫快讲!“
欧阳伦指向沙盘:“可將新城划分区块,交由不同商號承建。朝廷只需制定標准,验收质量。商贾为利爭先,工期自然缩短。“
李善长突然厉声道:“荒唐!將朝廷工程交由商贾,成何体统!“
欧阳伦目光一冷:“国公莫非忘了自己方才的漕运商办之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