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年关,有人欢喜,有人愁(求订阅!!)(1/2)
正说著,一队报童跑过码头,挥舞著新出的《工部铁路特刊》:“快看最新消息!南京站选址確定啦!附详细路线图!“
瞬间被人群包围的报童急得大叫:“三文钱一份!先到先得!“脚夫们竟纷纷掏钱,粗糲的手掌小心抚平报纸,指著上面的示意图热烈討论起来。
河面上,一艘艘货船的桅杆间也传递著报纸。船老大们盘算著:“等铁路通了,咱们的船专跑支线河道,照样有赚头!“
夕阳西下时,城北贫民窟的张大娘正用报纸糊墙。她不识字,却把印有铁路工人合影的那面仔细贴在床头。小孙子趴在被窝里,指著照片问:“奶奶,这些叔叔在干什么呀?“
“在给咱们修福气呢。“张大娘摩挲著报纸,“等火车通了,你爹从矿上回来就方便了“她忽然想起什么,从炕席下摸出个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叠著三个月来的铁路专题报导。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的炊烟裹著芝麻的甜香,飘荡在京平铁路工地上空。
滁州段工棚外,伙夫老陈抡著铁勺敲响一口倒扣的铁锅:“领年货嘍!“
工人们呼啦围上来,只见地上堆著朝廷发下的年礼——每人两斤五肉、一包辽东来的海带、半斤芝麻,还有用红纸包著的三百文“节勤钱“。
“乖乖,这肉膘厚得能照见人影!“石匠赵大锤拎起自己那份,咧著嘴笑,“今年回家,可得让婆娘见识见识啥叫'官家肉'!“
文书先生临时搭起的案桌前,排起了长队。工人们攥著刚发的餉银,等著代写家书。小工刘二狗涨红著脸:“跟俺娘说,明年咱就坐火车回去!听说一个时辰能跑八十里!“引得眾人鬨笑。
工地角落,几个河北籍的工人正用枕木边角料刻小木马。“给娃当新年礼。“老木匠张德全眯眼打磨著马鬃,“等通车了,带他骑真马去火车站瞧稀罕!“
秦淮河两岸的商铺早掛起了红灯笼,“庆铁路贯通“的横幅与“喜迎新春“的彩幌交相辉映。绸缎庄掌柜王守財捧著《商报》念给伙计们听:“'朝廷预计將明年三月开通首班火车!这样算起来再有几个月火车就开始了啊!“
城东集市比往年热闹十倍。卖年画的摊子上,火车图成了新宠,小贩吆喝著:“买张'铁龙迎春',来年路路通!“扎纸马的匠人临时改行,用竹篾编起火车模型,眨眼间被抢购一空。
礼部衙门里,书吏们正忙著往红封套里塞“铁路功勋券“。周主事叮嘱道:“凡是参与修路的工匠,凭此券可兑五斤白面!“忽然驛马飞驰而来,送来加急公文——工部提议在年节期间开放已完工的南京站台,供百姓参观。
皇宫城內的新气象
腊月二十八,皇宫前摆出了十口丈余长的铁锅。御膳房总管尖著嗓子宣布:“圣上恩典,赐百官'铁路团圆锅'!“锅里燉著从辽东经铁路快运来的鹿肉,混著关外的冻蘑,香气扑鼻。
六部官员们也换了新气象。户部侍郎一官员逢人便说:“待铁路开通了,老夫要坐公务专列巡查漕运!“连往日最古板的礼部老学究,也偷偷让僕役去买火车模型,说要给孙儿“开蒙识新物“。
夜幕降临时,南京站试验段的铁轨旁,忽然亮起千百盏灯笼。工部官员领著百姓们踩过铺了红毯的枕木,孩童们兴奋地摸著冰凉的钢轨。卖瓜的老汉在站台边支起摊子,笑呵呵道:“这儿风水好,老汉我也沾沾铁龙的喜气!“
沿线的村庄里,百姓们纷纷朝著铁路方向摆出香案。白髮老者带著全家叩拜:“求铁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而铁路工棚中,留守的工人们正围著火炉包饺子,有人忽然笑道:“等咱们修完全程,这火车啊,准比饺子下锅还快!“
腊月二十八,南京城东,淮西勛贵聚居的街巷本该张灯结彩,可今年却显得格外萧索。
朱漆大门前的冷落
武定侯府门前,管家搓著手呵出白气,眼巴巴望著街口。往年这时候,送礼的车马早该排到巷尾,可今日除了零星几个卖炭的老汉经过,竟无一人登门。
“老爷,又退回来三份拜帖。“小廝低著头,捧著一叠原封未动的红帖。武定侯郭英阴沉著脸,一把抓过帖子,狠狠摔在桌上:“好一个世態炎凉!老夫当年隨太祖血战鄱阳湖时,这些人还在穿开襠裤呢!“
后院祠堂里,郭家子弟默默跪著祭祖。供桌上的三牲比往年少了一半,连蜡烛都换成了普通红烛,再不见往年御赐的龙涎香。
长孙郭晟偷瞄著祖父铁青的脸色,小声嘀咕:“听说徐家今年连宗族宴都取消了……“
临淮侯府內,李景隆独自坐在厅里,面前一桌酒菜早已凉透。他举起酒杯,对著空气虚敬一下:“诸位同僚,李某先干为敬。“一仰脖灌下辛辣的酒液,却呛得咳嗽起来。
管家躡手躡脚进来:“侯爷,常家三公子托人带话,说是染了风寒……“
“放屁!“李景隆突然暴起掀翻桌子,瓷盘哗啦碎了一地,“前日我还见他在醉仙楼喝酒!“吼完却颓然坐倒,盯著墙上那幅《鄱阳湖大战图》发呆。画中意气风发的年轻將领,与镜中鬢角斑白的中年人早已判若两人。
腊月三十,雪粒子簌簌地砸在凉国公府的青瓦上,檐下的冰棱如刀般垂掛,在风中发出细微的脆响。
府门前的石狮子早已被积雪覆盖,无人清扫的台阶上连个脚印都没有。往年这时候,蓝玉的亲兵、旧部、门生故吏早该挤满了前院,敬酒的、送礼的、求办事的络绎不绝。可如今,偌大的国公府冷清得像座坟墓,只有老管家佝僂著背,在廊下点了一盏孤灯。
蓝玉坐在偏厅的炭盆旁,一壶烧酒,一碟冷掉的酱牛肉。他没有像从前那样拍案怒骂,也没有摔杯砸碗,只是沉默地倒酒,一杯接一杯地喝。
炭火噼啪,映得他半边脸发红,另外半边却隱在阴影里。他的鬍鬚已经白,眼角的皱纹深如刀刻,可那双眼睛却比年轻时更加锐利——只是不再有当年的狂傲,只剩下一种近乎冰冷的清醒。
老管家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低声道:“国公爷,厨房问……年夜饭还按旧例准备吗?“
蓝玉没抬头,只是盯著酒杯,半晌才嗤笑一声:“旧例?三百人的宴席?现在府里还剩几个活人?还会有多少人来吃我这凉国公府的晚宴?“
管家不敢接话。自打蓝玉被削爵革职,府上的亲兵被调走大半,幕僚散尽,连厨子都跑了一半。如今偌大的国公府,除了几个跟了蓝玉几十年的老家奴,几乎没人愿意留下。
“隨便弄点吧。“蓝玉摆摆手,“燉锅羊肉,蒸条鱼,再烫壶酒。“
管家刚要退下,蓝玉忽然又叫住他:“老赵。“
“国公爷还有什么吩咐?“
“依旧给我做三百人的宴席,活人不来,那就给我那些死去的弟兄、义子吃!”
“快去!”
“是是,老奴这就去办!”
窗外隱约传来远处街巷的爆竹声,孩童的嬉闹声,还有不知哪户人家宴客时的划拳声。蓝玉听著,忽然想起去年今日——他还在军中大帐,和麾下將领痛饮,酒酣耳热时,他拍案而起,高喊“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满帐將士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而现在,他连个能喝酒的人都没有。
他伸手摸了摸腰侧——那里原本该悬著他的佩剑,可如今空空如也。太上皇革他职时,连他的將印和御赐宝剑一併收了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