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让欧阳伦和李善长合作?!(求订阅!!)(2/2)
罢了……
李善长缓缓直起身子,面色已经恢復如常,只是眼底深处仍藏著一丝阴鬱。
既然躲不过,那就先顺著皇帝的意思来吧。
李善长缓缓直起身子,面色恢復如常,只是眼底深处仍藏著一丝阴鬱。他拱手沉声道:“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与欧阳大人通力合作,確保京平铁路如期完工。“
“李大人別勉强啊!你要是不行的话,我一个人做也是可以的。”欧阳伦突然插话道。
“额”李善长差点没气晕过去。
“好了,既然你们两个都同意了,这事就这样定下!”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其他朝臣:“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户部尚书郭资立即出列:“启稟太上皇,今年江南税赋已统计完毕,共计“
“此事交由太子处置。“朱元璋挥了挥手,打断了郭资的匯报,隨即转向坐在一旁的朱標:“標儿,你来处理。“
朱標从容起身,向朱元璋行了一礼,而后转向郭资:“郁尚书,请详细说明。“
郭资连忙展开奏摺:“回陛下,今年江南应天府、苏州府等七府税赋共计白银二百三十万两,比去年增加一成有余。但松江府因水患影响,税收减少.“
朱標凝神倾听,不时点头。待郭资说完,他略作思索便道:“松江府水患確实情有可原。著户部派员核查灾情,若属实,可酌情减免三成赋税。另外,增加的部分,拨出二十万两用於江南水利修缮,以防来年再遭水患。“
郭资闻言,面露钦佩:“殿下考虑周全,臣这就去办。“
接著刑部尚书出列:“殿下,河南道上报一桩灭门血案,凶手已擒获,但当地百姓仍人心惶惶“
朱標眉头微皱:“此等大案,必须严查。著刑部派得力干员前往覆核案情,务求证据確凿。另外,传旨河南布政使,要妥善安抚受害家属,並加强当地巡防,以安民心。“
开济躬身领命:“臣遵旨。“
礼部尚书任昂上前:“殿下,高丽使团下月將抵京朝贡,接待事宜“
朱標不假思索道:“按旧例准备即可。不过.“他略作停顿,“听闻高丽近来与北元有所往来?著鸿臚寺多加留意使团动向,若有异常,立即稟报。“
任昂面露惊讶,显然没想到太子对边事如此了解:“殿下明鑑,臣定当谨慎行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著朱標从容不迫地处理著一件件政务,眼中闪过欣慰之色。太子对各地情况了如指掌,处置得当,既不失威严,又显仁厚,確实已具备帝王之才。
工部尚书单安仁又出列:“殿下,黄河堤防修缮工程“
朱標接过话头:“可是要追加拨款?孤记得上月已拨付五十万两。“
单安仁连忙解释:“因今夏雨水偏多,部分河段需加固“
朱標点头:“既如此,准再拨二十万两。但要派人严查款项使用,务必专款专用。“
朝堂之上,朱標处理政务如行云流水,对六部事务皆能切中要害。群臣起初还有些试探之意,渐渐都心服口服,奏报时態度越发恭敬。
朱元璋看著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他突然开口:“標儿,你觉得欧阳爱卿与李爱卿合作督办铁路之事,该如何协调?“
朱標略作沉吟:“儿臣以为,可设铁路督办衙门,由二位大人共同执掌。欧阳大人精通工程,负责具体修建;李相国德高望重,可协调各方关係。另派御史台官员监督,定期向父皇稟报进展。“
这一安排既给了欧阳伦实权,又保全了李善长的体面,还设置了监督机制。朱元璋满意地捋须大笑:“好!就依太子所言。“
李善长和欧阳伦同时躬身:“臣等领命。“
朝会持续到午时才散。朱標起身时,额角已见细密汗珠,但神色依旧从容。朱元璋关切地问:“標儿,累了吧?“
朱標微笑摇头:“为父皇分忧,儿臣不觉得累。“
朱元璋拍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好孩子,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啊!“
欧阳伦刚踏出太极殿,一名紫衣宦官便快步上前,低声道:“欧阳大人,太上皇有请。“
欧阳伦眉头微挑,嘴角依旧掛著那抹懒散的笑意:“带路吧。“
刚刚上朝的时候,他就感觉朱元璋像是有话没说完,果不其然又来叫他来了,老朱这傢伙真的是“阴嗖嗖”的。
奉天殿內,朱元璋负手而立,朱標则站在一侧。见欧阳伦进来,朱元璋直接挥手免了他的礼数:“欧阳小子,咱也不跟你绕弯子。“
欧阳伦站直身子,也懒得行礼,不过眼中那抹散漫瞬间收敛:“请太上皇明示。“
朱元璋走到悬掛的巨幅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漠北草原上:“北元残部近来频频袭扰边境,咱打算——“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借著铁路之便,对草原用兵!“
“上次蓝玉葬送三万大军,导致没能彻底消灭北元,这次靠著铁路之便利,將是一次全新的机会!”
朱標適时补充道:“欧阳大人,京平铁路若能提前通车,大军輜重运输將事半功倍。这也是父皇为何急著要你与李善长合作的原因。“
欧阳伦心里翻了个白眼,朱元璋的那点心思他能不明白么!
当初为了修铁路,他给朱元璋画了一张大饼,现在老朱只是想把这饼吃到肚子而已,估计朱元璋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还能活著坐一坐火车,眼看铁路即將修好,朱元璋肯定急啊!
他略一沉吟,道:“若为战事准备,除了铁路,还需整顿军备。目前新式火器虽已列装五军营,但边军换装进度不足三成。“
朱元璋冷哼一声:“咱正要问你这事!兵部报上来的军械奏摺,水分大得很!“
欧阳伦从袖中掏出一本密折:“臣暗中调查过,这是各卫所实际装备情况。“他指著其中一页,“比如大同卫,上报火銃三千支,实际堪用的不足八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