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本王的新衣服好不好看(1/2)
第157章 本王的新衣服好不好看
见兔喜走后,李景叫来了陈公公,交代了明日进士进宫的事宜。
打算亲自分配状元头三甲的官衔,剩下的几十位进士李景也打算亲自培养,以便日后所需。
在北启惠帝李掌高时期,对於状元的规定路线,还是非常稳定的。
学子们考上状元后,会被朝廷直接送入翰林院,充当编纂。编纂这个职位,在当时属於从六品官阶。它的职权,相当於皇帝的秘书,主要负责编修本朝的歷史,记录当朝的实际情况。
包括皇帝的言行举止,都要一一如实记载下来,编入史册中,留给后人查看。同时,编纂还负责给皇帝讲课,主要经史子集的內容,以及草擬朝廷典礼的有关文稿。
对於一个头三甲出身的学子来说,似乎有些大材小用。毕竟啊,这些工作,更多是一些抄写文书的事务,不是什么朝廷大计。
而且,从官阶来看,状元出身的从六品官阶,似乎也不算太高。
但那仅仅是惠帝时期。
试想,
毕竟仅是举人出身的学子,就有机会直接被选为正七品的县令,或者是地方县上担任教諭,负责教育工作。以北启的官职来看,从六品与正七品,也不过只是相差一个级別。
但是,举人直接任官,跟考中状元任官的差距,並不在初始官阶,而在於之后的潜力。举人直接当官,绝大多数很难步入中枢,成为高级官员。
而状元就不同了。
他们进入的翰林院,一般人根本没机会被选中。
按照北启朝的科举规例,能够被选入殿试的学子,依据考试成绩,会被分为三甲。
一甲是状元、榜眼、探,赐进士及第;二甲是是第二等的学子,赐进士出身;三甲则是第三等出身,赐同进士出身。大隋朝的时候,一甲中的状元、榜眼、探可以直接选入翰林院。而二甲中的学子,还要经过选拔。
只有那些年轻,而且才华出眾的,才会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继续学习。这些经过继续学习的进士们,会被称为“庶吉士”。
庶吉士还要经过考核,只有优秀的人,才能继续留在翰林院,担任编修、检討等工作。
不过,这些比状元级別低一些的庶吉士们,在朝廷声望中,就已经被视为將来內阁辅政的人选。
而那些状元出身的学子,是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论前途和身份,可想而知。
所以,在北启朝,一直有一种说法。不是进士出身,不能入翰林院;不是翰林院出身,不能入內阁。南、北尚书、侍郎,吏部右侍郎,这些职位都要翰林院出身的官员担任。
对於那些状元学子来说,翰林院相当於继续深造学习的地方。
因为翰林院的事务,不像六部那样繁重。这些编撰们可以把精力放在学习如何处理朝政,了解整个朝廷中枢事务的运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