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死不得(1/2)
“吱呀——”伴著乾涩的摩擦声,木製的正门被推开,晨光照进大雄宝典,將黑暗一寸寸驱散。
大宋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张齐贤,在白马上善寺方丈的陪伴下,手持三柱高香,缓缓而入。隨即,在梵唱声中,对著佛陀三拜九叩。
青烟繚绕,將端坐在香案后的佛陀,映衬得慈悲而又庄严。
与大宋其他官员不同,张齐贤不信道教,却礼佛甚诚。
每逢初一十五,只要不是在汴梁参加朝会,他必然要亲自到寺庙中给佛祖上香。
而在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城这里,再虔诚的善男信女,也没胆子跟经略安抚使爭头香。
所以,每逢张齐贤入寺敬香的日子,白马寺的僧侣们,都特地把辰时到巳时这段时间留出来,单独接待张居士一个人。
並且,无论张居士来得早,还是来得迟,僧侣们的早课,肯定会在他左脚迈入大雄宝殿的那个瞬间开始。
如此,张居士焚香之时,就能伴著诵经声,平添三分庄重。
张伟贤久居高位,岂能觉察不到和尚们是在努力拍自己的马屁?
但是,觉察得到归觉察得到,他却不愿意戳破,更不会装腔作势拒绝这份便利。
他只管儘量卡著辰时抵达白马寺,每次上香在寺院內逗留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刻钟。
如此,便不会让其他香客等得太久,远在西天的佛祖如果看到了,也不会怪他跋扈,反而会欣赏他这种与人方便的善行。
此外,他礼佛虽诚,捐给寺庙的香油钱,却不会太多,只是寻常人家的半月收入而已。
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有下属官员为了引起他的注意,重金向寺院布施。
又可以令其他善男信女明白,礼佛关键在於心诚,而不在於给佛祖塑更高的金身,盖更雄伟的寺院。
这就是“教化”二字的要义!
大宋一共有十四位经略安抚使,如果放到汉代,就是十四位州牧。
牧者,为天子教化百姓也!
一位优秀的州牧,决不能到任之后,就三把火乱烧,搅得治下鸡犬不寧。
而是要润物细无声。
州牧廉洁奉公,底下官吏自然不敢胡乱伸手,偶尔有一两个胆子大的,其心中也会有所忌惮。
州牧不喜铺张,底下的官吏自然也不会过於追求排场。
州牧懂得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底下的官吏自然……
不过,最近这段日子,张齐贤所信奉並推崇的教化功夫,显然遇到了一些挫折。
所以,今天他上过香之后,他在佛前逗留的时间,明显比前几次长了许多。
和尚有眼色,不会来打扰他。
四下里的诵经声,也让他容易静心。
他已经年过甲,不求什么老当益壮,只想让佛祖保佑自己,在上书乞骸骨之前,不要失了晚节。
他已经察觉到,永兴军路这地方,官场內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外来的经略安抚使,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他早就没有了年青时的锐气,不想大刀阔斧地梳理地方官场,只求完成官家交给自己稳定地方的任务,然后混个三师头衔,荣归故里。(註: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属於名誉性质,没实权。但是能给家族带来许多荣耀和发展便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