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各人的进步(1/2)
第204章 各人的进步
深城大学西门二楼餐厅,属于陈默联络林老师的“老地方”包间。
门刚推开,陈默就见林鹤鸣已经坐在桌前,满桌菜冒着热气。
“你那论文到底弄完没?”林鹤鸣开门见山,目光扫向陈默的手提袋。
陈默不由得笑着点头,掏出一迭打印好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递过去。
“终于是弄完了,老师您过目!”
林鹤鸣接论文时,指尖都带着点紧张,生怕自己看不懂学生研究的气态锂,在学生面前丢了面子,脑子里还飞快过着之前恶补的气态锂知识点。
陈默瞧他这郑重模样,忍不住勾了勾唇角,拿起桌上的清茶浅抿了一口。
等林鹤鸣扶着眼镜看清论文标题《基于mof-蜂巢结构的陈氏气态锂电容增强效应》,眉头瞬间皱起。
“小默,你这论文也太水了吧?”
“哈哈!”陈默放下茶杯笑出声:“不然呢林老师?我总不能为了在学术界露个脸,就把第三代气态锂增压技术的核心全抖出去吧?”
林鹤鸣拿着论文的手顿了顿,语气沉了些。
“可你这水得太过了!以后长江学者的专家评审,要查你学士、硕士论文还有科研成果的,这么糊弄可不行啊!”
这种长江学者评选的机会,是柳明侦要拼命才能得到的东西,但陈默是真的不想要啊!
“唉”陈默苦着脸摇头:“林老师,我公司那摊子事都快忙得四脚朝天了,真没打算往学术界发展啊!”
“谁让你往学术界走了?”
林鹤鸣轻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劝解。
“上面是瞧见你年纪轻轻就闯下这么大的家业,才想给你加个‘技术学者’的光环,不是要你往学术界钻,是怕你以后遇到麻烦,多层身份好有个依仗!”
陈默挑了挑眉,心里倒是明白过来了,可还是犯嘀咕。
“可这个论文那什么!也不能让我泄露气态锂核心技术吧?”
“谁要你泄露了?”林鹤鸣笑了:“你是气态锂的研发者,没人会质疑你的科研成果,你完全可以写篇气态锂的总结性综述啊!”
说着,他就拉着陈默,手把手教他怎么“精修”论文.
这与其说是修改,不如说是重新搭框架,很快一篇《陈氏气态锂的调控机制研究》的综述很快就有了雏形。
这篇论文既高屋建瓴地讲了陈氏气态锂的调控机制,又半点没露核心技术,完美避开了陈默的顾虑。
傍晚离开餐厅时,陈默没让司机小郑开车,难得的机会就散散步。
从深城大学西门一路走回公寓,陈默都没碰到那个戴着啊拉蕾天使帽的毒舌小雨。
他忍不住笑了笑,看来巧合这东西,真不是想有就有。
自己今天有种特意想偶遇的心思,反而遇不上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高二的时候,那个小丫头片子应该已经开始为高考冲刺了吧!
答辩前三天,陈默把终版论文、答辩ppt交到学院教务办公室,领了《学位申请书》和答辩档案袋,才算正式敲定了答辩事宜。
很快就到了深城大学材料学院第二批次硕士毕业答辩的日子,地点定在三楼学术报告厅。
厅外挤满了第二批次和延毕的硕士,个个捧着资料紧张地背稿,空气中都飘着焦虑的味道。
就在这时,一道格外惹眼的身影出现
人靠衣裳马靠鞍,陈默穿着一身valentine【橙子】的正装,质感十足,衬的人气势不凡,明眼人一看衣服材质,就知道是奢侈品的高定款。
这是他二姐陈岚,特意让深城泷华这边服装集团的高级设计师做的代工,而陈默现在日常穿着都是当valentine【橙子】的“代言人”了。
当然了,橙子系高管的“工装”,现在也统一交给valentine【橙子】设计了,方便推广这个奢侈品品牌!
陈默身后,穿职业套装的小秘书周雨萌正稳稳抱着他的答辩资料。
再看周围的毕业生,大多要自己手忙脚乱地攥着资料袋,这般对比下,他往人群里一站,愈发显得鹤立鸡群。
“我靠!陈默怎么来了?他今天也答辩?”有人压低声音惊呼。
“不对吧,我记得他以前研究生读一半就辍学了啊!”
“说不定是在职研究生?”
旁边几个不认识陈默的毕业生一脸懵:“不是兄弟!陈默是谁啊?很有名吗?”
知情的同学立刻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科普。
“橙子手机的老板!网上公认的种商界第三代的领军人物,还是气态锂的研发者!你这是住村里没通网?”
“以前咱们学校知名校友就小马哥一个,以后绝对得加上陈默,不信你等着瞧!”
陈默耳尖,听到了这些议论,也不介意大家的八卦,反而带着温和的笑,跟材料学院的“同学们”点头打招呼,没一点大老板的架子。
因为公司还有急事要处理,陈默早就跟林鹤鸣打了招呼,把自己的答辩安排在了第一个。
很快,答辩正式开始。
第一步是开场,林鹤鸣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先站在台上简短介绍流程,又介绍了五位评委,里面还包含两位校外专家。
陈默穿着正装,手里拿着论文终稿和答辩档案袋,走上台先给评委们鞠了一躬,才开始陈述。
ppt一页页切换,先是研究背景。
陈默开篇就提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再聊新能源发展的紧迫性,顺理成章引出气态锂研究的战略意义,一下子就抓住了评委的注意力。
核心内容则围绕“陈氏气态锂的调控机制”展开,分了三个层级:超临界理论模型、分级实验方法、阶式性能优化,逻辑清晰得很。
展示关键图表时,他只放了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具体参数全隐去了,半点不泄露技术核心。
在创新点阐述环节,陈默重点聚焦气态锂的两大核心优势,安全性与能量密度。
同时专门对比传统固态锂、液态锂在稳定性不足、能量存储受限等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正反对照,让气态锂的技术优势愈发凸显。
陈述结束,就到了评委提问环节。
林鹤鸣先开口,语气带着引导:“你的调控机制,能不能用到其他碱金属体系里?”
陈默立刻回应:“目前只验证了锂体系,但方法论是通用的,后续学术界有兴趣的科研者,可以试着探索钠、钾的气态适配性!”
接着是校外专家提问,问题更偏向实际应用。
“要是工业放大生产,容器压力稳定性怎么解决?”
陈默早有准备,从容回答:“靠mof-蜂巢结构,既能加强壳体强度,多组蜂巢结构还能帮着维持容器高压力下的稳定性,这是我们市场已经验证过的成熟产品了!”
所有问题答完,评委们就进了小房间闭门评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