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279章 千古圣君,徳比尧舜,功盖三皇!

第279章 千古圣君,徳比尧舜,功盖三皇!(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 名门暖婚 重生很忙:我在七零开矿山 地仙只想种田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毒唯 诸天之东皇不想成佛 诡律禁区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陆逢时

第279章 千古圣君,徳比尧舜,功盖三皇!

熙丰五年,九月初一。

、教育!

一长一短,两道政令,从中书省中一一传出。

仅是半日,便已传遍京城。

并通过报社,以一种相当惊人的势头,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天下。

自上而下,无论士庶,尽皆鼎沸。

无它,半免费教育!

免书本、免口粮,学子仅需备上束脩,即可读书。

这样的政策,实在是太过于“梦幻”,以至于引起了相当广泛的骚动。

特别是寒门学子,不乏有人跪地叩首,哭得流涕,直呼“圣君”、“圣相”、“圣人之政”一类的话语。

就反应而言,相当夸张!

不过,这也不稀奇。

自古以来,读书习文都是一件相当“苦”,且偏向于奢侈的行为。

其奢侈属性的来源,主要有二:

一则,文房四宝与书本皆是贵重之物。

文房四宝之贵重,主要在其细水长流的特性。

这是“日常消耗”的东西,绵绵不绝。

书本之贵重,自古有之。

自秦汉至隋唐,书页和印刷术都尚未普及,书本都是以“手抄”为主,传播有限。

如此,书本便是自带稀缺性。

稀缺,自然就贵!

特别是东西两汉,举孝廉,读书几乎是名门望族的专属,非望族子弟,基本上不会有读书的机会。

自从太祖皇帝立国以来,印刷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书本的“稀缺性”一定程度上下降不少,但“广泛性”却又上升不少。

自秦汉至隋唐,书本稀缺,知识传播度低,读书人自然就少,可能读懂一本书就有机会做官。

可自从印刷术推广以来,读书人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卷,若是真的要考上一点功名,没有一二十本书经典书籍的知识量,根本就没机会上位。

一册经典书籍,市面上得百十文钱。

凡经典书籍,基本上都是五六册起步,也就是一贯钱左右。

一二十本,也就是一二十贯钱。

通常来说,平民百姓一年的劳作成果也就三四贯钱而已。

也就是说,单是读书的书本费,都是绝大多数门户难以承受的程度。

二则,读书习文意味着大概率是要“脱产”。

但凡真有机会读出书来的学子,就算是耕读子弟,其劳作量也绝不会太大。

否则,劳作了一天,实在是难有读书习文的精力。

这还是“自学”的学子。

真正有教书先生教导的学子,可能为了找到合适的教书先生,就会进入城中学习,近乎完全脱产。

有壮丁脱产,也即意味着家中少了一名劳动力,且还得为其筹备口粮。

封建时代,脱产!

如此观之,可不就是“奢侈”行为?

除此以外,教书先生稀缺也是一大难点。

如今,上头颁下政令,免书本、免口粮,仅需上呈束脩给教书先生即可读书。

这也就解决了书本和脱产两大难题,可让寒门学子专心学业,致力于恩科入仕!

观政令之中蕴含的意味,更是有整顿官学的迹象。

这是什么行为?

千古圣君,徳比尧舜,功盖三皇!

千古贤相,功比管仲,贤盖周公!

于是乎,自上而下,自是充斥着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

特别是工部苏轼,罕见的并未赋诗作词,反而是作了一篇文章,歌颂曰“一年平乱,二年肃政,三年救民,四年强军,五年成新政,六年平天下”。

短短的几句话,以相当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就连江昭与赵策英也不免听入耳中,君臣二人,一时为之羞涩不已。

当然,也有传闻,说是官家赵策英大半夜的长笑不止,偶尔更是会莫名发笑,欣喜不已。

这肯定是假的,作不得真!

中书省,政事堂。

丈许木几,上置几十道文书,一一铺陈。

大相公江昭手执一道文书,阖着双目,面色微沉。

自其以下,左右立椅,五位内阁大学士,尽皆扶手肃坐。

“嗒——”

“嗒——”

尺许莲漏,轻轻滴水。

一息、十息、百息.

作为内阁议政的主持者,江昭执着文书,似是陷入了酣睡一样,并未作声。

观其面容,俨然是有一股微怒之意。

几位内阁大学士意识到有些不对劲,连忙相视一眼。

一样都是内阁大学士,千里的老狐狸,修养功夫肯定都是上乘水准。

大相公面上有怒,无非是两种可能:

一、大相公心头盛怒,已经到了修养功夫都掩饰不住的地步。

二、大相公是故意在向几位内阁大学士“甩脸子”。

反正,核心缘由肯定是跟其手执的文书有关,大概率是文书内容导致的问题。

而事实就是,无论是心头盛怒,亦或是“甩脸子”,都是相当严重的政治问题。

特别是“甩脸子”,这意味着可能波及内阁大学士!

这.

何事惊扰了大相公?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互望来望去。

凡上呈到内阁的文书,一向都是分工披红。

除了大相公以外,其余五位大学士手中的文书都仅仅真正披红文书的五分之一而已。

也因此,五人之中唯有一人可能知晓些许内情。

“咳~!”

东阁大学士余靖微眯着眼睛,轻咳一声,隐隐有了然之色。

几人望过去。

余靖摇头微叹,重重的瞥向了韩绛、元绛二人。

嗯?

韩绛、元绛二人,尽是一怔,相视一眼,都有些不解。

他俩,得罪了大相公?

就在这时

“唉!”

一声长叹,江昭睁开了眼睛。

几位内阁大学士,齐齐注目。

江昭摇着头,黑着脸,手中文书置于一角,拾起了一道新的文书。

“近日,主要有四道文书较为重要,涉及披红。”

粗略瞥了一眼,文书便被传了下去。

江昭垂手,平和道:“其一,为枢密院、兵部、户部联合上呈的文书。主要是关于南征交趾的耗费汇总。”

“合四百五十余万贯钱!”

文书传下,几人轮流着传阅起来。

战争!

简短二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于百姓而言,这意味着粮草征调,粮价可能短暂上行。

于军卒而言,这意味着危险与机遇,运气不好可能就此丧命,运气好可能一次性就博得堪称“逆天改命”的钱财、田地,乃至于官职。

于官吏而言,这意味着行政效率的上升,一切都得为战争服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华娱:塌房系顶流,又又又塌了 御兽从成为开拓区领主开始 离婚后,她光芒万丈 互相敌视的仙子们,总想让我墮落 穿书七零,换嫁高冷硬汉后被宠上天 八零:手握空间撩糙汉,假千金她贏麻了 捡了株小仙草,五个舅舅追着宠 东京:我顺走了校花的贴身系统 错嫁后她成了第一财阀夫人 被全网黑后,我靠种地爆红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