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恩科主考官!(2/2)
一旦考上进士功名,日后起码是一地县太爷,执掌十余万人的生计。
如此,也就怪不得科举盛事受到追捧。
这是真有“颜如玉”和“黄金屋”!
近万举子,摩肩接踵,举目眺望。
半响,禁军持枪而至,“吱”的一声,贡院大开。
其内,有一道丈许长的香案,摆着香炉。
以香案为界,左右班列,皆有九位官员,齐齐着红袍。
余下一人,紫袍披身,金鱼符袋晃悠,手执尚未点燃的长香,面色肃然。
近万举子,齐齐举目望去。
“这是干什么呀?”有举子不解。
考了几次,他算是老资格考生,但也没见过这阵仗。
“这是科考的“对拜仪式”,考官与举子一齐,起到祝福的作用。”有暮年举子解释道:“不过,已经有许多年未曾施行。”
“那位就是江尚书啊?果真是气度非凡啊!”
“日后,说不得就是政坛常青树呢!要是能拜小阁老为座师,实在是三生有幸!”
“我不挑!我考上进士就行。”
“二十九岁的正二品大员,即便是当初的富大相公,也未必就能与之媲美啊!”
“诸生静听。”
考官与考生,足足隔了近百步。
饶是如此,江昭一声中气十足的声响,还是传了过去。
一言落定,近万人齐齐寂静。
江昭一挥袖,点燃长香,面视考生,平和道:“今春闱开考,乃朝廷求贤之路,朝廷寄望甚殷。尔等皆怀经世之志,负致用之才,方聚于此。”
“考场之内,当严守规程,毋得舞弊,毋违条令,以真才实学对答。若有佳策善论,朝廷必择其优者而用之。
“今礼毕开考,各归号舍,勤勉作答,勿负初心,勿负圣恩。”
言罢,长香插进香炉,余下十八位考官齐齐一揖。
“谨谢主考教诲,我等必不负圣恩!”有考过几次的老年举子,非常熟悉流程,出声附和道。
“谨谢主考教诲,我等必不负圣恩!”
“谨谢主考教诲,我等必不负圣恩!”
“谨谢主考教诲,我等必不负圣恩!”
近万考生,相继附和。
江昭点头,向着近万考生点头。
这“对拜仪式”,先帝执政初期较为盛行,几乎年年都有。
后来,为了防止舞弊,对拜仪式就越来越少,可能十年也未必有一次。
即便偶有一次,也是跟他一样,考官与考生足足相隔百步之远。
此次,之所以要举行“对拜仪式”,主要就是因为这场考试是新帝登基以来的的第一场科考。
不负圣恩!
话音一样,但意义已经大变。
因为皇帝变了。
为起到“提醒”的作用,就特意有了这么一次仪式。
反正,一道文书呈递上去,问新帝要不要举办对拜仪式,新帝没有反对。
没有反对,就是态度。
对拜仪式,这也是考官与举子的首次见面环节。
过了对拜仪式,下一次见面就得是放榜以后,考生去往主考官的府邸拜访“谢恩”。
主考官会以“座主”的身份接纳考生,考生则是行拜师礼。
一些没背景的穷苦举子,往往也是这个时候向“座主”表态,寻求靠山。
“且验明正身,搜检防弊吧。”江昭摆摆手,向着小郑将军吩咐道。
这位小郑将军,曾与他在熙河开边时期有过交集,也即英国公独女张桂芬的心上人。
“诺。”小郑将军连忙持礼。
江昭点头,十几人向着内院走去。
这是新帝即位后第一次春闱大试,要尽力做到“绝对公平”。
一点与考生接触的可能性也不能有,最大限度降低高唱“有内幕”的声音。
十余人背影消失了约莫半刻钟,小郑将军大吼一声。
“排好队,验明正身!”
恩科,就此开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