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门生故吏!(求追读)(1/2)
第116章 门生故吏!(求追读)
“近三年时间,在座的诸位都是政绩斐然者,于情于理,都应擢升一二。”
这话一出,不少官员心神狂跳。
官位擢升,没有任何宦海官员能够保持平静。
“具体的擢升事宜,呈递政绩文书上来,本官根据尔等的政绩,自有定夺。”江昭淡淡道。
执政一方,掌握好人事、财政问题,就能解决九成九的问题。
“不过,涉及州郡、司衙官员,也就涉及了官员入京一事。”
江昭举目望去,平和道:“都说说想法吧。要是可行,本官尽力向上奏报。”
地方上,越是往上,高官阶的官位越少。
一旦到了五六品,就得考虑入京的事情。
否则,竞争将会非常惨烈。
地方上的二品官位,仅仅是从二品的安抚使一职。
三品官位,仅仅从三品的安抚副使一职。
余下的正四品,仅转运使一职。
从四品,仅学道学政一职。
正五品,仅转运副使、提举常平司主事两个职位。
军务一方,倒也有正五品的官位。
不过,军务官位与文官无关。
也就是说,从五品的知州、同知等官员,近二十人,要竞争的正五品官位就转运副使、提举常平司主事两个职位。
十进一,太过惨烈。
往后的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从二品官位,甚至得涉及京官外放的竞争。
是以,几乎不存在单纯的一步一步干到封疆大吏,且从未入京的官员。
相比起来,五、六品官员入京,无疑是好出路。
汴京,五品以上的官位,可是足足三四百!
当然,入京并非易事。
三年一度政绩大考,可能也就腾出二三十个五品官位。
其中,起码有三分之一得让六品的京官抢去。
余下的一部分,落到地方上,合十四路官员竞争,一点也不轻松。
好在,一次性放出的量大,入京的希望也就更大。
其中,熙河路官员入京的概率,无疑非常之高。
无它,熙河路官员都是首任官员!
首任,意味着可以做的事情太多。
屯田、开河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兴办学堂、推行教化、安抚异族.
但凡不贪、不蠢,治政水平正常,就能有大批量的政绩。
一旦不缺政绩,上头的人要出手简拔,也可名正言顺。
“禀大人,章某暂时没有入京的打算。”转运副使章衡起身,拱手道。
熙河开疆期间,他主持了茶马互市,立下了不浅的功劳,已然官居从四品。
转运副使为正五品官位,他是高官阶任职低官位。
这次,要是擢升简拔,他再升一级,就可任职正四品转运使,名正言顺的执掌转运司。
江昭点头,摆了摆手。
“禀大人,韩某入京。”提举常平司主事韩嘉彦行了一礼,回应道。
官居正五品,他要擢升,还得是入京。
当然,五品的地方官入京,大概率是平级调动。
江昭点头。
“禀大人,下官入京。”兵部郎中,太原郡伯爵,兼兵马都副总管王韶拱手一礼。
作为兵部郎中,他本就是带着维稳边疆的任务而来。
如今,边疆稳固,也是时候入京。
江昭摆手。
“禀大人,下官希望入京。”顾廷烨起身,拱手道。
作为从五品的怀化将军、熙州团练使,顾廷烨在地方上的仕途相当好。
王韶一走、他甚至有机会搏一搏正五品的兵马都副总管一职
不过,他是勋贵出身。
既然已经练出了本事,那就得试着入京为官,执掌禁军军权。
江昭压了压手。
“大人,下官留在边疆。”种谔果断道。
本来,他是偏向于入京为官。
毕竟,哪怕王韶入京,顾廷烨也是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