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出兵!(1/2)
第85章 出兵!
半年,一晃而逝。
嘉佑七年,二月。
这半年时间,西夏与吐蕃都有不小的政权震动。
其中,西夏的舅甥争斗已经出了结果。
新帝李谅祚通过入侵吐蕃,动用兵戈的方式,渐渐掌握了军权,并设计杀害了舅舅没藏讹庞。
因方才掌权,手中权势不稳的缘故,一向主张征伐的新帝李谅祚反而不敢大幅度动用军队,生怕自己的核心班底出了闪失。
如此,西夏连连撤军,西夏与吐蕃的战争,渐渐消弭。
吐蕃一方,最有盛名的领袖唃厮啰病重,长卧病床不起,本就躁动的底下人,彻底动乱起来。
不断的有吐蕃政权分裂,自立一部,处于持续割据状态。
这一点,从不断的有小型部落入侵大周疆域,就可看出一二。
须知,为了抵御西夏的入侵,吐蕃一向是“联周制夏”的态度。
如今,西夏方才撤军不久,吐蕃的策略应是偏向于休养生息,而非入侵大周疆域。
领袖唃厮啰肯定有差不多的安排,命令部众养精蓄锐。
可惜,他已经镇不住底下人。
两方政权,西夏新帝权势不稳,吐蕃旧王威严不存,都并不安稳。
陕西路,熙州。
经过半年的练兵,粮草丰足,士卒早已训练成形。
江昭、顾廷烨、王韶、蒋之奇、沈括、薛向六人,以巡视疆域的名义,悄然领兵抵达熙州,驻军于此。
中军大帐。
几人围着“大周-西夏-吐蕃边防图”,探讨起来。
江昭观望了两眼:“欲取河西,先复河湟。”
一句话,定下了基础调子。
熙州之地,一向邻近河州。
而河州,则是吐蕃人掌控的疆域。
自河州以北,也就是所谓的河湟地区。
河湟之地,西通西夏,北接吐蕃,不但是中原与西域相连的枢纽,也是西夏与吐蕃唯一的接壤地域。
此地以黄河、湟水、积石山为天然防线,实为西北一带“锁钥之地”,典型的易守难攻,可凭险据守。
因河谷的缘故,河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一旦在此屯田养兵,实现“以耕养战”,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要是真的掌控了河湟,大周军事最大的短板——马匹,就可得到缓解。
吐蕃人一向偏好茶叶、丝绸。
以往,西夏、大周、吐蕃,一向是以河湟为贸易市场。
这也是唯一一处三国交界。
要是掌控了河湟,西夏、吐蕃将会就此失去联系,以河湟为通道,就可垄断茶马互市,从吐蕃换取战马,既削弱西夏经济命脉,也可以得到优质战马,增强国力。
作为西夏、吐蕃国土唯一接壤的地区,河湟的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一旦落到手上,操作空间不是一般的大。
此话一出,余下几人皆是连连点头。
这一步,乃是从大局观上走棋,不可能走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