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嘉佑七子(2/2)
原来,子川的视角是这样的啊!
章惇深呼一口气,面色又平静下来。
他逐一望向几人,试图记住几人的嘴脸。
这几个,谁都得重演一遍!
“据闻,子川是这一次的科考考官?”章惇望向江昭,出声转移话题。
“不错。”江昭点了点头。
作为状元郎,又是礼部郎中。
他既可以选择监考,还可以选择出题,两个职责二选一。
不过,相比起监考,出题要麻烦一些。
出题官从一月初就得关着,一直关到三月初,会试结束。
为的,就是以免考官透题,造成舞弊现象。
相比起出题官,考官仅需封闭式监考九天,阅卷十五天,拢共算上殿试的时间也方才不足一个月而已。
而且,考官涉及改卷,算是“裁判”角色,手中权力可比出题官要高上不止一筹。
既然有选择,自然是监考官要好一点。
当然,无论是监考官,亦或是出题官,都是刷资历的工作,为的是科考大事,并无高下之分。
“哎!”章惇一叹:“都是嘉佑七子,有的人已经是监考官,有的人还在科考。难啊!”
江昭淡淡一笑,没有说什么。
同为好友,他肯定得适当助力一二。
本来,章惇第二次科考就是考的第五名,实力不差。
他又熟悉章惇的文风,找到机会肯定会出手。
起码,可以试着把章惇的卷子丢到三鼎甲去。
一甲前三与二甲第二,实力上的差距根本微乎其微,差的就是有没有人适时支持一二。
“三年已过,子川与子平就要外放,可决意好去何处为官?”苏轼问道。
历来,三鼎甲也有背景好坏之分。
江昭与章衡,无疑就是背景最厉害的一批三鼎甲。
外放之事,去何处可一言而定。
江昭沉吟道:“我已是五品官身,三鼎甲三年期满,按例得升一级,京官外放,又是升一级。
如此,任职官位就得是正四品实职。
陕西路为边疆,与西夏相接。要是不出意外,我就是去陕西路任转运使一职。”
转运使,掌管财政、物资转运、监察地方。
边疆之地,常有战乱,押送粮草也是转运使负责。
这是一个权力极大,且相对容易创建功绩的官位。
“子平呢?”苏轼又问道。
“陕西路,提举常平司公事,领一州知州。”章衡答道。
提举常平司,主要负责一路平仓、义仓管理、调节粮价、赈灾、市舶司贸易,兼管茶盐。
提举常平司公事,乃是正五品官员。
章衡兢兢业业记载起居注,此前受到过宰辅大相公韩章的赞誉,因而升了一级,是为正六品将作监。
三年期满,又是外放地方,自然就是正五品官位。
至于领知州一职,则是意在锻炼执政能力。
不是谁都像江昭一样,十来岁就游历天下,观政一方,甚至亲手操作执政。
章衡虽为榜眼,却也没有执政经历。
该锻炼的能力,还是得锻炼。
言罢,几人皆是微微点头。
“来,干!”江昭一笑,举了举杯。
过些日子,他要监考,章惇要科考,苏轼、苏辙、曾布要散馆考试,都有要忙的事情。
往后,就是他与章衡外放,要想再见,怕是得几年的时间。
“来!”
八人齐齐举杯,一饮而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