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诸葛亮再谋根基,剑指黑山诸帅及民(2/2)
牵招感慨道:“我也早听说玄德到了河北,前番我从并州回到邺城时,你已去了涿郡,以致未能相见。今日重逢,定要与你大碗饮酒,畅叙别情!”
刘备开怀大笑:“巧了!我近日刚得佳酿,正愁无人共饮。今夜便与你子经一醉方休!”
说罢,刘备携着牵招的右臂走入营帐,又下令手下准备酒宴。
酒至半酣。
牵招又言及正事:“此番来寻玄德,另有要事。黑山贼张燕与公孙瓒之子公孙续,号兵十万,侵扰诸县,欲为公孙瓒报仇!大将军令玄德率麾下新卒万人前往常山国屯田,以防张燕、公孙续之乱。”
“咦?”刘备闻言动容:“伯珪兄之子,竟也在黑山?”
公孙瓒当年杀刘虞一事让当时的刘备处境尴尬:帮刘虞旧部讨伐公孙瓒,有违与公孙瓒的朋友之谊;帮公孙瓒去打刘虞旧部,刘备又自觉有悖仁义。
当时若非与公孙瓒结盟的陶谦以四千丹阳兵为酬请刘备守小沛,刘备借以脱身,否则都得在河北陷入两难。
公孙瓒昔日所为,刘备不好评判对错;但对公孙瓒之子,刘备实不愿与之兵戈相见。
见刘备面有难色,牵招劝道:“玄德,我知你与公孙瓒有旧谊,然而张燕和公孙续此时出兵,会令常山国乃至整个冀州都陷入战乱。冀州士民饱受战火之苦,十室七空,千疮百孔,实在是经不起战乱了。还望玄德能以士民为念。”
刘备没有立即答复,而是让人去请诸葛亮,转对牵招道:“子经稍待。屯田常山非同小可,容我先行与军师商议。”
见状,牵招亦不再问。
片刻后。
诸葛亮持扇入内,见牵招与刘备同席,心中已有几分揣度,近前问礼:“将军唤亮,可有要事?”
刘备点了点头,先是向诸葛亮介绍了刎颈之交牵招,后又将牵招的来意据实相告。
“竟有如此好事?”诸葛亮轻摇羽扇,嘴角微露笑意。
刘备闻言而叹:“军师有所不知,那公孙续乃我故友公孙伯珪之子,我若伤他,愧对故友。”
诸葛亮笑道:“将军不想伤故友之子,又有何难?可擒而纵之!若其顽固,便七擒七纵。七纵之后,公孙续又岂会再与将军为敌?亮所言好事,指的是黑山诸帅麾下那十余万的百姓!若能得黑山诸帅效力,何愁南灭曹操,匡正汉室?”
刘备忧思道:“军师所言,我方才也考虑过。然而黑山那十余万百姓自黄巾乱时便在山中,如今已近二十年。黑山诸帅又常扰诸县而屡遭大将军征讨,彼此积怨颇深。而今我又为大将军办事,黑山诸帅又岂肯轻易归顺?”
诸葛亮摇了摇头,分析道:“正因为黑山十余万百姓藏于山中近二十年,将军才有施以仁义的机会,天下苦战已久,黑山百姓亦然。将军若以诚心相待,黑山诸帅又岂会固执敌意?更何况,屯田常山提防张燕、公孙续,较在邺城南下袭扰曹操更为有利。亮正愁无由推卸南袭之责,这献策之人,亦当受将军谢礼啊。”
牵招插了句嘴:“大将军本欲遣逢纪往常山,逢纪推辞,转而举荐玄德,郭图等人与之争吵,审配又自请南下袭扰曹操以保逢纪,田丰则力荐玄德。最终大将军定夺,由玄德赴常山,审配、逢纪负责南下。”
闻言,诸葛亮面露了然,不由嗤笑:“本该齐心协力的时候,却还要纵士相争。大将军已老,不复当初。若大将军真敢与曹操争锋东武阳,亮料其必会再为曹操所败。将军应早作打算,趁此良机,先定黑山诸帅,以立民望!”
3更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