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没有法正有田丰,诸葛亮的河北人脉(1/2)
第147章 没有法正有田丰,诸葛亮的河北人脉(2更)
官渡兵败后,曹操本欲暂缓与袁绍之争,挥师南下伐刘表以解心头之恨。
刘表与袁绍结盟,让曹操耿耿于怀;不除刘表,不捉蔡夫人,曹操念头不通达。
然而荀彧力陈利弊,劝曹操趁袁绍新败元气大伤之际,一鼓作气平定河北,否则南征时若袁绍乘虚而入,后果堪忧。
曹操权衡众议后,便遣信一封送往袁绍处,信中字字句句暗藏讥讽,意在激怒。
袁绍若怒,决战战场便可由曹操选定。
果不其然。
袁绍自昏迷中转醒后,便立即召集了麾下文武。
回到邺城头一回召集文武,不是总结官渡之败的经验教训,而是要与曹操决战东武阳。
一众文武皆是错愕。
本想装聋作哑、庸碌度日的田丰,在听到袁绍又要与曹操开战后,骨子里的刚直让田丰再次站了出来:“现下大势,非力战可图,与民休养方为根本。若大将军不纳,河北必危,天下后世嗤笑大将军愚也!”
田丰还是那个田丰,劝谏时一点都不肯委婉。
袁绍本就被曹操的来信气到呕血,此刻又被田丰直言劝谏,怒火更炽,脖颈青筋暴起。
“田元皓!看左将军面,孤不与你计较前事,今日怎又敢再出狂言?”袁绍猛地拍打桌案,语气极为不善。
田丰却没有半点儿退缩,语气更为犀利:“官渡一战,十万雄师一朝溃散,士卒饥困刀甲不全,兼之民生凋敝府库空虚,乡野之间更是盗贼蜂起,又如何能再战?大将军今日广召文武,不恤民瘼,反议决战,又是何道理?《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今百姓饥寒,若再征赋调丁,必激民变。曹操来信激大将军决战,实欲坏大将军民望,大将军岂能不明断?而今应当息兵养民,整饬三载:抚流民以充户口,筑仓廪以储军粮,练新卒以砺锋芒。待河北殷富,一举可破。今若妄动,我恐大将军再有官渡之败啊!”
这连珠炮般的劝谏,锋芒之锐利,即便旁观的郭图、逢纪、审配等人也不由心下惊诧:如此不顾大将军颜面,田丰这是不想要命了吗?
郭图、审配等素与田丰不睦,昔日也没少受其指斥,此刻皆作壁上观,冷眼不语。
唯逢纪因前番谋害未遂,又见袁绍怒火愈盛,便趁机煽风点火,诬陷道:“曹操战书已至,田丰却还要大将军息兵养民?莫非是想待曹军兵临城下,你好拱手献城?”
田丰大怒:“逢纪,尔敢搬弄是非?”
逢纪冷笑:“若无献降之心,为何阻挠决战?你这番诡辩,只可欺蒙小儿罢了!大将军何等英明神武,岂能不识?所谓诡辩止于智者!你竟还有脸斥我搬弄是非?”
田丰怒视逢纪,攥紧拳头,气得几乎要当场捶人。
没等田丰有所动作,袁绍胸中怒火已再难遏制,厉声喝令左右:“来人!将田丰这狂徒,乱棍打出!”
然而。
即便被棍棒加身,狼狈地逐出大堂,田丰仍在高呼:“大将军不听忠言,必有大祸临身!”
这一声呼喊,如同火上浇油,气得袁绍浑身发颤:官渡那会儿,田丰怎么就没战死!
大将军府外。
刚被乱棍驱出的田丰,耳畔忽闻一声温和询问:“田先生今日何以又同大将军起了争执?”
田丰抬头,见是刘备正自马背跃下,信步走来。
“为人臣者,匡正君上,乃本分使然,何足为奇?”田丰整了整狼狈的仪容,语态平淡得仿佛只是寻常小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