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刘备(2/2)
假使司马懿及其子孙没有篡魏立晋,那么以曹爽当时欺君罔上、霸凌幼主的行径,司马懿即便违背了洛水之誓,高低都得被评价一个“不计个人荣辱,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刘备眼神一肃。
刘备不是一个认死理的。
刘备对仁义的理解,这些年一直都有变化。
作为一个学渣,还曾是涿郡市集席履贩子、游侠话事人、义兵首领,刘备不可能自行自书中领悟到何为仁义,更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何为仁义。
言行标准,受到了启蒙恩师卢植、刎颈之交牵招、同窗挚友公孙瓒、幽州牧刘虞、青州刺史田楷、北海相孔融、东州名儒郑玄等人的影响。
不断的吸取经验,不断的精进成长,方有今日惟贤惟德的仁义刘备。
曾有人总结:关羽和张飞之所以能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是因为关羽学会了刘备的善待卒伍,张飞学会了刘备的敬士人,但因刘备对仁义的理解一直在精进成长,而关羽和张飞没能跟上刘备的脚步,故而关羽养成了善待卒伍而不敬士人的习性,张飞养成了敬士人而不恤小人的习性。
而自遇到诸葛亮、庞统和徐庶后,刘备对仁义的理解又更深了。
故而在听到诸葛亮方的进言后,刘备又有了新的感悟:只要有仁义之实,即便行事多诈也不会丢失仁义的本心。
如史书所载汉宣帝训斥太子与儒生关系过于亲密时所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军师言之有理!”
刘备认可了诸葛亮的进言,同样认可了张飞那句“琅琊相臧霸都赠礼了,利城太守吴敦、东莞太守尹礼、北海相孙观、城阳太守孙康,岂能不赠礼?”
张飞的颓丧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告奋勇:“大哥,俺去找吴敦等人!定不会比诸葛军师和徐军师要的物资少!”
只是这话刚说出口,张飞就感受到了刘备锋利的目光,又再次缩了缩脖子。
吴敦等人又不是士人,刘备可不敢让张飞单独去找吴敦等人要物资,万一起了冲突,刘备要不到物资事小,牵连到数万士民事大。
总不能指望吴敦等人一群泰山贼出身的,被张飞惹急了后还会跟数万士民讲仁义?
就在这时。
糜竺请命道:“昔日我在东海时,与吴敦有些旧谊,我愿前往利城。”
张飞嘴一裂,附和道:“子仲要去利城,岂能无猛士护卫?大哥,俺跟子仲一并去!大哥,俺保证都听子仲的!”
刘备无奈的看向糜竺。
见糜竺同意后,这才同意张飞同往。
怕张飞闹出事端来,刘备再次叮嘱且许诺:“若吴敦能心甘情愿的赠礼,你二人可直接北上东莞、城阳、和北海国南部,游说尹礼和孙康、孙观三人。”
“一定要谨记,万不可动粗!你一时泄愤容易,我还得赔礼道歉,否则数万士民都得跟着我受累。”
张飞连连保证道:“大哥放心!俺肯定不动粗!”
求月票,求追读
(本章完)